佩韦斋辑闻


四卷。宋俞德邻※撰。俞德邻在该书中,从诗歌创作手法和创作内容两个方面,发表了他自己的一些看法。在论述诗歌创作手法时,他尤其重视对立意、用事、用语、用字的处理,提出了“意不贵异而贵新,事不贵僻而贵当,语不贵古而贵淳,字不贵怪而贵奇”的主张,也就是说,诗歌的立意创新,用事要恰当,用语要淳朴,用字要奇妙。这是俞德邻在总结同时代以及前代诗人的创作得失的基础上,得出的一条结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俞德邻在《佩韦斋辑闻》中,特别强调诗歌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礼教。并以此作为评价一些诗歌的标准。如他对张籍《节妇吟》一诗的批评,就很有典型性。他说:“张司业《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我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礼》:男女授受不亲。妇人从一,理不应受他人之赠。今受明珠而系襦,还明珠而垂泪,其愧于秋胡之妻多矣,尚得谓之‘节妇’乎?”

显然,俞德邻认为张籍的这首诗所描写的妇人,其言行没有符合封建礼教所认可的节妇的含义。因此,他指责这首诗名不符实。俞德邻的这一论诗观点,反映了传统的礼教观念在诗论中的影响。在俞德邻以后的明清二代,都有人受其影响。明末唐汝询在其《唐诗解》中对张籍的这首诗批评道:“系珠于襦,心许之矣。以良人贵显而不可背,是以却之。然还珠之际,涕泣流连,悔恨无及,彼妇之节,不几岌岌乎。”清代沈德潜在其《唐诗别裁》中,也持同样的观点,可见,俞德邻的这一诗论观点对后世的影响实在不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