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愚见


南宋郑震※著。原书亡佚已久,不见诸家著录。《说郛》涵芬楼一百卷本卷二十有节编本,作二卷,郑震撰,收录十条。

所存佚文,多为无涉诗论的闲杂文字,唯“作文之法”一条有关诗见。郑震认为,文章(广义的文学)的产生犹如风吹波生、繁星挂空,是一种标准意义上的自然现象:“文章本无论,风行水上,繁星丽天,第一说也。”因此,文章作法不管如何“回旋曲折,开合收纵,千变万化,俱要自然,与天地万物相似”。他以《诗经》为例阐明这种文章自然说。他通过分析发现,《黍离》写黍“自苗而穗、自穗而实”,《庭燎》写夜由“未央”至“未艾”再至“乡晨”,都与自然界中的黍和夜的客观过程相互一致。因此他认为,理想的写作也应该遵从这个“自然”的原则:“由浅入深,作文最妙。若夫感动之情、箴规之意,与文章法度节奏,一步进一步,多少涵蓄,读之令人神悚。”又举“字眼上皆有造化(自然景物)”的《桃夭》,教导“作诗者尤不可不知”。这种文章自然说,在不加限制的情况下,将具体行文进程与自然时间进程相对应,将表达顺畅、不造作意义上的“自然”与语句中出现客观景物的“自然”相等同,想法太过朴素死板,没有多少合理性。比较刘勰、苏洵等人将“人文”与“自然之文”相区别的认识,它还是一种天真的倒退,恰如其书名所示。

佚文见上海古籍出版社《说郛三种》涵芬楼一百卷本卷二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