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师氏著,名字、生平无考。原书久佚,不知卷数,亦不见诸家著录。唯《竹庄诗话》卷十一录存三条。《中国历代诗话选》辑其佚文。
所存三条,皆为评论杜甫诗歌之文,分别涉及《新婚别》、《垂老别》和《无家别》。其诗论尊奉儒家传统诗教,关注作品之志及其道德分寸。他将杜诗与诗教典范《诗经》和儒教作了密切的联系,认为《新婚别》之“怨”甚于《诗经·采绿》的“刺怨”,《无家别》可观“时政之美恶”,而《垂老别》则体现了杜甫既“塌然伤别”又“不敢盘桓”的“仁义”之心,并声称杜诗因此而成就卓著。他说:“不忘仁义,此甫几乎风雅之作也”。这种诗评,理论上没有什么新意。
又《竹庄诗话》卷六有《师先生诗注》一条,言杜诗《孤雁》同鲍当《孤雁》相比,杜甫“有饮啄念群之语,孤中乃有不孤之意”。《诗林广记》※前集卷二有“师厚云”和“师民瞻云”二条,均评说杜诗《缚鸡行》,议论利害轻重。据此,王大鹏在《中国历代诗话选》中以为此三条“疑即从《师氏诗说》中析出者。”就评论倾向和评论主题而言,自不无道理。
《师氏诗说》佚文见中华书局《竹庄诗话》※,相关之文见岳麓书社《中国历代诗话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