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穆※撰。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记,此书有二种版本,一为黄桓所刻,凡七十二则,一为文璧所刻,凡四十二则,较黄本少三十则,而其中三则为黄本所无。清鲍廷博以两本参校,合为七十五则,即为《四库全书》所本。然据近人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所收《南濠诗话》则有七十九则。内容以记载古今诗人佚诗遗事为主,兼涉诗歌理论。
都穆论诗宗旨大致有二,一是盛称宋诗,不满于当时崇唐抑宋的风气:“昔人谓‘诗盛于唐坏于宋’,近亦有谓元诗过宋诗者,陋哉见也。刘后村云:‘宋诗岂惟不愧于唐,盖过之矣。’予观欧、梅、苏、黄、二陈至石湖、放翁诸公,其诗视唐未可便谓之过,然亦真无愧色者。元诗称大家,必曰虞、杨、范、揭,以四子而视宋,特太(泰)山之卷石耳。方正学(孝孺)诗云:‘前宋文章配两周,盛时诗律亦无俦。今人未识昆仑派,却笑黄河是浊流。’又云:‘天历(元文帝年号)诸公制作新,力排旧习祖唐人。粗豪未脱风沙气,难诋熙丰(宋神宗熙宁、元丰)作后主。’非具正法眼者,乌能道此。”二是推崇严羽《沧浪诗话》:“严沧浪谓论诗如论禅:‘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此最为的论。又引用宋人赵蕃、吴可、龚相三家九首《论诗诗》,申明“禅悟”之义,并且模仿其体,自作《论诗诗》三首:“学诗浑似学参禅,不悟真乘枉百年。切莫呕心并剔肺,须知妙语出天然。”“学诗浑似学参禅,笔下随人世岂传?好句眼前吟不尽,痴人犹自管窥天。”“学诗浑似学参禅,语要惊人不在联。但写真情并实境,任他埋没与流传。”《沧浪诗话》※论诗主张以“盛唐为法”,对“大历以还”的诗歌已有贬词,而对宋代苏、黄及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尤为不满。都穆在《南濠诗话》中即盛称宋诗,又推崇严羽,其中埋伏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老杜诗云:‘诗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萧千岩云:‘读不读书不可为,然以书为诗则不可。’范景文云:‘读书而至万卷,则抑扬高下何施不可?非谓以万卷之书为诗也。’景文之语,犹千岩之意也。尝记昔人云:‘万卷书人谁不读?下笔未必能有神。’严沧浪云:‘诗有别材,非关书也。’斯言为得之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这两句诗,被江西诗派奉为金科玉律。严羽的话是针对江西诗派“以才学为诗”而发难的。从这一段话可以看出都穆的立场。好在都穆只看重《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和“妙悟”两点,并未全面展开,这和宋诗观点是一致的,不致引起更大冲突。
此外,都穆论诗还主张真情实境,反对摹拟。主张“诗须有为而作”,反对“无为而强作”,提倡“诗须苦吟”,认为“未有苦吟而无好诗”,这些都是针对时弊,有的放矢,是可取的。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南濠诗话》评价不高,认为“此篇刻意论诗,而见地颇浅。”并举例说:“《许彦周诗话》※解《锦瑟》诗,以适怨清和配中间四句,附会无理,而摭为异闻。”然而检《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缃素杂记》,则为东坡之语。可知这一“异闻”实是宋人的老生常谈,《南濠诗话》加以引用,亦无须苛责。《诗话》中的大部份内容记载古今诗人佚诗遗事,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诗歌理论上虽有值得称道的地方,却因阐发较少,显得份量不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