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源撮要


明张懋贤※编次。一卷。此书专论杜甫五、七言律诗,对杜甫的四十八首五、七言律诗逐诗逐句逐字地加以评点。评点首评此诗属于何格,如评《野望》为“变字格”,评《秋夜》为“连珠格”,评《昭君墓》为“牙镇格”,评《客至》为“兴兼赋格”等等。格上又评句,如评《客至》“花径不曾缘客扫”是“兴”;“蓬门今始为君开”是“赋”。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启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言山中所见之景;“渚请沙白鸟飞回”启“不尽长江滚滚来”,言江中所见之景。可见张氏论诗,极讲究诗源、诗格、诗法;其所标“赋”、“比”、“兴”,亦与《毛诗》何句为“比”,何句为“兴”之法类似,由此可知,张氏论诗,亦依经立论,实本风雅之旨。故专论杜诗。

此书卷首署“四明张懋贤编次”。又卷末附元代人杨载至治二年(1322)所作《诗法源流》序,杨载《诗法源流》一书已佚,幸张氏此著所附赖以保存。且录杨载所佚《诗法源流》序云:“余少年从叔父杨文圭游西蜀,抵成都,过浣花溪,求工部先生之祠而观焉。有主祠者,工部九世孙杜举也,居于祠之后。予造而问之曰:‘先生所藏诗律重宝,不犹有存者乎?’举曰:‘吾鼻祖审言以诗鸣于当世,厥后言生闲,闲生甫,甫又以诗鸣。至于今、源流益远矣。然甫不传诸子,而独于门人吴成、邹遂、王恭传其法。故予傅之三子者,虽复先生之重宝,而得之不易也。今子自远方而来,敢不以三子所授者,与子言之。子其谨之哉!’余遂读之,朝夕不置。久之,恍然有得。益信杜举所言非妄也。京城陈氏子有志于诗,故书举之传予。戒予者贻之。时至治壬戍四月望。杨仲弘书。”

今观张懋贤《撮要》一书,很可能即由元杨载所著《诗法源流》※而来,即“撮”《诗法源流》之“要”而为《诗源撮要》”故亦曰“编次”,即重加撮要编次之意。未可知也。故录杨载序以资参考云。

有明周履清所编《夷门广牍》丛书本。收入商务印书馆所辑《景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