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唱经堂杜诗解(一名《第四才子书》)

唱经堂杜诗解(一名《第四才子书》)


清代金圣叹※著。四卷。其撰书缘起,圣叹族兄金昌在《叙第四才子书》中曾加以说明:“唱经(金圣叹)在舞象之年便醉心斯集(杜甫诗集),因有《沉吟楼借杜诗》,庄、屈、马门而下,列为第四才子。每于亲友家素往还酒食游戏者,辄置一部,以便批阅。风晨月夕,醉中醒里,朱墨纵横,不数年所批殆已过半。”据今人考证,《杜诗解》写作时间实际上长达二十年。然直至去世,仍未成书,故绝命诗中有“且喜唐诗略分解,《庄》、《骚》、马、杜待何如”之句。圣叹死后,金昌从亲友们所保存的遗稿中“多方搜辑,予以刻行”,而后第四才子之面目略备,读者直作全牛观可乎。” (同上)

金圣叹曾有《选批唐才子诗》一书,然独不以杜诗与诸家并列,而另撰一书,表明了他对杜甫的喜爱与崇敬之情。他在《答韩释玉籍琬》中说:“所以独不入杜诗者,吾于杜诗乃无间然,犹孟子之于孔子,所谓愿学斯在者也。吾不敢以愿学之人之手,而上下于所愿学之人之诗也。”故金氏于此书用心尤深,“乃其所为批者,非但刳心挟髓,悉妙义之闳深,正复祛伪存真,得天机之剀挚。”(金昌《叙第四才子书》)全书共收录杜诗一百五十余首,每首诗下有题解,诗中又有夹注、夹批、分解、总评等项。

金圣叹解杜诗,不重典故的诠释与史实的引证,而是从杜诗的制题艺术以及章法、句法、字法入手,深入地解析杜诗的艺术手法。在解《赠李白》一诗中,他阐述自己的解诗方法:“唐人诗,多以四句为一解,故虽律诗,亦必作二解。若长篇,则或至作数十解。夫人未有解数不识而尚能为诗者也。如此篇第一解,曲尽东都丑态;第二解,姑作解释;第三解,决劝其行。分作三解。文字便有起有转,有承有结,从此虽多至万言,无不如线贯华,一串固佳,逐朵又妙,自非然者,便更无处用其手法也。”实则是将八股文的方法融入诗中,以文法解诗。由于将杜诗层层分解,条分缕析,的确能助人体会杜诗的精妙之处。如解《客夜》一诗:“句句是下半夜,然而已写通夜矣”,“然‘残月’句,妙于‘入帘’字,看其渐渐移来;‘远江’句,妙于‘高枕’字,写出忽忽听去。‘残月’句,明照此身在客,‘远江’句,暗送此心到家也。四句中并无一‘苦’字,而其苦无限。”丝丝入里,将杜诗的意境开拓得十分深远。在解杜诗时,金氏尤其注重“破题”,即解析诗歌的制题艺术及诗题与整首诗的关系。如解《望岳》一诗的诗题:“‘岳’字已难着落,‘望’字何处下笔?试想先生当日有题无诗时,何等经营惨淡。”在解第一句“岱宗夫如何”时,继续加以发挥:“一字未落,却已使读者胸中、眼中、隐隐隆隆具有‘岳’字、‘望’字,盖此题非此三字,亦起不得。而此三字非此题,亦用不着也。”“‘夫如何’,犹云‘一部十七史,从何说起?’一题当面,心乎茫然,更落笔不得,恰成绝妙落笔。此起二语皆神助之句”。故他以为:“看诗气力全在看题,有气力看题人,便是有气力看诗人也。”(解《游龙门奉先寺》)而在解杜诗的过程中,亦常常感叹杜甫制题之妙。在解《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时云:“每叹先生作诗,妙于制题。此题有此诗,则奇而尤奇者也。”在别批《秋兴八首》时又云:“(杜甫)经此摇落之时,其为兴也,真兴尽之至心灰意灭,更无纤毫之兴,而有此八首者也。后人拟作者,或至汗牛充栋,亦尝试于先生制题之妙,一寻绎乎?”

金圣叹自负才大,论诗不泥古人,亦不傍他人,书中独到之处颇多,往往能发前人所未发,道常人所未道,故是书受到历来治杜者的重视,不少学者在研究杜诗中,常常引用和采纳金氏的意见。但《杜诗解》也有它的局限与不足,如在析解杜诗时,也有牵强附会之嫌,另外金氏在书中,常常以才子自居,摆出骂杀前人的架势,也是不可取的。

《唱经堂杜诗解》,有《风雨楼丛书》本,1919年上海震华书局石印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点校本,中州古籍出版社1986年点校本以及江苏古籍出版社《金圣叹全集》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