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吴景旭※著。八十卷。全书依从“甲”至“癸”十天干分为十集,分论《诗经》、楚辞、赋、古乐府诗、汉魏六朝诗、杜甫诗(并收有《杜陵谱系》、《杜陵年谱》、《杜陵正传》三卷)、唐诗、宋诗、金元诗、明诗等。其书体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体例仿陈耀文《学林就正》,每条各立标题,先引旧说于前,后杂采诸书以相考证,或辨其是非,或参其异同,或引伸其未竟,或补缀其所遗,……有旧说所无而景旭自立论者,则惟列本诗于前,而以己意发挥之,……然取材繁富,能以众说互相钩贯,以参考其得失,于杂家之言,亦可谓淹贯者矣。”
是书篇幅较宏,而主要在于考证、注释、集评。书中采用条目的方式,分条陈述,各条互不关连。如“甲集”关于《诗经》的内容。共列“关雎”、“卷耳”、“隔句韵”、“荣苜”、“勿拜”等条目八十九条,分别加以考证。一般先引出该条词语等的出处,然后引征各家成说,参以己意加以考释。如“卷耳”条,作者分别引《尔雅》、《广雅》、陆机《草木疏》等书籍,又引述郑康成、苏东坡、刘贡父等关于“卷耳”的记述加以解释。后面还分别记述了温庭筠等人关于“卷耳”的轶事,诗词等。考释采用较为灵活的叙述方式,有时先征前人,后说明己意;有时先说明己意,再加以引征;有时又用自己的语言将引征的内容串连起来。如没有前人成说,则完全发挥己意,加以考释。书中涉及内容甚为广博,大凡如历代名物,古今词语、诗词格律、天文历法、地理沿革、典章制度等诸多方面,都有涉及。取材繁富,对于研究,阅读古代诗词等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书中也有所缺漏,如引征繁博,有时过于枝蔓;所引材料,很多都没有具体出处,仅称“某某称”、“某某注”,给研究者带来不便;内容有时也不免有错误,如“庚集”二“药栏”条称庾肩吾为唐人,“己集”一“金鱼金龟”条说唐李白弱冠时遇贺知章是在唐中宗时,都是明显的错误。
书中也有少量条目纯是品评前人诗句,而非考证,如“戊集”四评汉魏六朝诗的“知道”条,系品评陶渊明的诗句品性。这些条目,反映了作者对前代诗歌、诗人的个人情趣爱好。而有些条目,实际上是诗词集评,如“乙集”一“评骚”条,集齐勰、洪兴祖,朱熹、王世贞等诸家对屈原《离骚》的品评;后附自己对《离骚》文体及命名的评论,也引了前人的各种说法。“己集”八是关于杜甫诗的,题为“录品”,整卷都是集诸家对杜诗的评论文字。这种集评,对今人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书中关于唐诗人杜甫的“己集”值得注意,该辑内容包括杜甫诗歌中所涉及的本事、词语、典章制度、名物等的诠释、“律诗法”(作者选录的杜甫诗歌及其评点)、“录品”(集诸家对杜甫诗的评论)、“录笺”(集诸家对杜甫诗句的笺释)、“杜陵世系”(以图表形式标出自杜预至杜甫孙杜嗣业止的各代传人,后附考释文字)、“杜陵年谱”、“杜陵正传”(作者所撰杜甫传略),构成一组较为完整的杜甫研究资料,其体例完备,启迪来者。“律诗法”部分,采用评点方式鉴赏杜诗,一般是具体评点诗中语句,但有时也在诗前加上总起性简短评语,如《收东京三首》前评曰:“曲而直,婉而成章。言不迫切,意已独至。”《过斛斯校书庄二首》前则曰:“缠绵凄怆,句句字字可法。”有时也在数首诗后加上总括性的评语。大体而言,书中这一部分对杜诗颇为赞赏,对所选诗歌均加以好评。评语具体而微,多为针对具体篇章、诗句、词语而发者,很多属鉴赏性质。
是书有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收入《吴兴先哲遗书》,然错误较多。现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58年版本,是较好的本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