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施闰章※著。一卷,共九十二条,多为论诗、评诗之语,间有记录同时人诗作并施氏与友朋唱酬之作。卷末有吴江沈楙惪跋,谓施氏有“诗话两卷”,可能是后世之人将两卷合刻成为一卷。沈氏并评此书“渊雅博洽,立论平允,初非矜闳诞,侈迂夸者所可同日语也。”
施氏论诗,拈出“诗有本”※一说。何谓“有本”?施氏认为作诗以意为主,要言之有物。所以他讥刺“风云月露,铺张满眼”的诗作“真是一叶空纸耳”。并说:“今人轻用其诗,赠送不情,仅用于充馈筐篚之具而已,岂不鄙哉?……今人作述怀述感,未必动人如是。无它,不得其意,而专求之体制风调音响过也。”因此,他力主“君子以言有物”。他针砭夸侈矜博、无病呻吟的诗风时说:“诗如其人,不可不慎。浮华者浪子;叫嚎者粗人;窘瘠者浅,痴肥者俗。”因为施闰章反对无意之作、虚华浮泛的文风,所以,他尊唐人抑宋人,认为唐人“太白、龙标外,人各擅能。有一口直述,绝无含蓄转折,自然入妙。”“所谓诗家三昧,直让唐人独步;宋贤要入议论,着见解,力可拔山,去之弥远。”宋诗着了议论,堆垛学问,往往十韵二十韵不可收拾,滔滔不尽,而诗意全无。这无疑对后世作者逞才夸侈风气的形成起了不良影响。因此,施氏论拟宋人之作时说:“一落宋贤,便多笨伯。”可以看出,施氏的“诗有本”说与钱谦益所倡导过的“本”在其内蕴上有所区别,但二者的核心即强调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却是毫无二致的。这对扭转当时的诗风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蠖斋诗话》有《昭代丛书》本、《清诗话》※本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