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堂诗话


清代周容※著,冯贞群编。一卷。六十余条,大多用对话问答形式评论从先秦至后世的诗人诗作,篇幅虽不多,但内容丰富。全书在继承传统诗说“言志”、“通人”作用的基础上持论,又重视诗的艺术特性,强调诗应有韵味,最基本的要求是自然、含蓄。这一观点贯穿于全部的诗论中。

诗话十分赞赏邱文庄的话:“眼前景致口头语,便是诗家绝妙词。”其基点是崇尚自然。据此,他最欣赏唐诗中七绝一体。其原因是“唐诗中最得风人遗意者,唯绝句耳。意近而远,词淡而浓,节短而情长。从此悟入,无论李、杜、王、孟、即苏、李、陶、谢皆是矣”。因为绝句短小精悍,语言明快流利而含义深远,“意在句中”,情味隽永,最能体现出“风人”(诗人)特色。这是从艺术着眼的。诗话赞扬谢灵运诗句“苦心在求自然”,赞扬岳飞诗“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月明归”句“诗旨含蓄无垠”等,都立足于此。对于以议论、才学为诗,诗话也从艺术观点出发进行了阐述。他自述少时作咏古律诗二十首,其父看到诗中的议论,笑着说:“议论可喜,然他日能不录此诗,则进矣。”后来,他才明白:“正嫌议论入诗耳”,于是把诗“尽焚之”。他还记述了与钱谦益交往时,有人投谒梅花诗三十首,两人视为《兔园册》而大笑(《兔园册》系唐代儿童启蒙读物,将各种知识以问答形式编辑而成),认为诗歌不能堆砌才学。但他又认为“请看盛唐诸大家,有一字不本于学者否?有一语不深于理者否?”由此可见,他反对的是不合诗歌艺术特征的“议论”和“才学”。诗话也有囿于传统诗说偏见之处。就诗的作用而言,他信奉“兴观群怨”说,因此,他批评李建勋《宫词》中“却羡落花春不管,御沟流得到人间”为“不识廉耻”,而又认为司马札《宫怨》中“年年花落无人见,空逐春泉出御沟”为“不碍大雅”。还批评杜牧《赤壁》诗为“轻薄”,批评李商隐《嫦娥》诗为“伤风雅极矣”。这都表现出封建正统的诗学观。

《春酒堂诗话》今本见郭绍虞选编、富寿荪校点的《清诗话续编(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