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士禛※撰。三卷二百八十二则。有雍正乙巳(1725)俞兆晟序、自序,乾隆间竹西书屋重刊本、上海会文堂石印本《史梦溪评点渔洋诗话》皆有黄叔琳序。自序称:“戊子秋冬间,又增一百六十余条。”戊子为康熙四十七年(1708),可知是书成于此后,为其晚年所撰。《檀几丛书》收录《渔洋诗话》一卷,乃后人摘取王士禛《古诗选》等凡例拼合而成,与三卷本名同实异。《四库全书总目》著录是书云:“名为诗话,实兼说部之体。”是书涉及诗论者并不多,但所录景物诸诗不乏清新隽永之作,从中也可见其论诗崇尚神韵的价值取向。
作者直言自己对古人论诗的好恶:“余于古人论诗,最喜钟嵘※《诗品》、※严羽※《诗话》※、徐祯卿※《谈艺录》※、而不喜皇甫汸《解颐新语》、谢榛※《诗说》(按即《四溟诗话》※)。”然而对于自己所喜的论诗家也不盲目崇拜,如认为钟嵘《诗品》将曹操置于下品,而将刘桢与王粲置于上品等等是“位置颠错,黑白淆讹。”又说:“至以陶潜出于应璩,郭璞出于潘岳,鲍照出于二张,尤陋矣。”这些议论除可明其神韵说之渊源所自外,也可证其鉴赏品评古人诗歌作品的能力。诗之神韵,兴象无穷,难以用逻辑推理表达,作者多方取譬,用与禅语近似的语言标举诗歌的神韵,读者可自领悟。如说:“《庄子》:‘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有一史后至,然不趋,受揖不立。之舍,使视之,则解衣盘礴裸。君曰:‘可矣,此真画者也。’诗文须悟此旨。”又说:“越处女与勾践论剑术,曰:‘妾非受于人也,而忽自有之。’司马相如答盛览曰:‘赋家之心,得之于内,不可得而传。’云门禅师曰:‘汝等不记己语,反记吾语,异日稗贩我耶?’数语皆诗家三昧。”这些形象化的文字所要表达的正是那种“神韵天然,不可凑泊”的诗歌创作取向与自出机杼、贵在创新的诗歌艺术风格。此外,作者于诗歌品评中也可略见其论诗崇尚,如:“益都孙文定公(廷铨)《咏息夫人》云:‘无言空有恨,儿女粲成行。’谐语令人颐解。杜牧之:‘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则正言以大义责之。王摩诘:‘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从这一段议论可以看出王士禛对于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意境的追求。诸如此类论诗语在诗话中甚多,便于研究者探讨其神韵说的内质。诗话中还有一些记述同时代人与作者交游的诗作,可为清诗研究者取资。其中还有一些记述平民诗人作品的条目,更为可贵。诗话中有某些内容间有与作者其他著述小有重复者,如记述比较苏轼、高启咏梅诗句,就与《师友诗传续录》某条目有部分重复。
《渔洋诗话》有《王渔洋遗书》本、《四库全书》抄本、竹西书屋重刊本、《诗触》本、养素堂刊本、扫叶山房石印本(仅二卷)、《花雨楼丛抄续抄》本、《观自得斋丛书本》、《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本等。还有会文堂石印本《史梦溪评点渔洋诗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