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钱良择※著。一卷。此书原二十卷,收录了唐代各种体裁诗作一千三百余首,故兼有唐诗总集性质。但此书目的不在录诗,而在辨析诗体,总结自己的诗学经验,据其《例言》所云,此书选法有三:曰尊其创格,曰存其面目,曰汰其熟调。所选诗体,有古题乐府、新乐府、古诗四言五言、齐梁体、古诗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五言应制、律诗五言长韵、律诗五言联句、律诗五言绝句、律诗六言、律诗七言四韵、律诗七言长韵、律诗七言绝句、古赋、律赋等多种。各体之前,都有一段按语,有的还附有冯复京、冯班父子的有关言论,以“辨正体裁,剖析谬谈”(《例言》)。后雪北山樵编《花薰阁诗述》,将这些按语辑为一卷,仍用《唐音审体》原名。
诗体,作为诗歌的表现形式,历来受到诗人及论诗者的重视。尤其是主格调者,为标举格调高雅,更注意诗体在诗歌创作中的地位。然而由汉迄至明代,各种诗体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变迁之中,阙奥疑难之点亦在所难免。钱氏此书,所备诗体既多,议论辨析又“原委颇具”(赵执信《谈龙录》)。其论各类诗体,必追溯源头,穷其流变。如论古题乐府,则从乐府何由得名说起,具体分析在其演变过程中,音节与文辞的不断变化,指出“自宋迄今,诗人所为乐府,但以章句体裁仿佛古人,未敢信其可被管弦也”。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批评明人在乐府诗体认识上的混乱,显得持论有据,令人信服。虽然有些意见,在他之前如冯班※等人亦已有所论及,但钱氏所注重的是诗体的演变过程,尤于“古今分界之际”的“源委分合甚析”(雪北山樵识语),所以《唐音审体》一书颇得当时及后代人的好评。
受当时学风的影响,钱氏在辨析诗体时,持论较为严谨。其《例言》中谈到自己对作家所作的简评时称:“前人有说可据,则据之。前人无说可据,间以己意参之,务求辞义贯通,所谓以意逆志也。”这种态度也贯串于他的诗体辨析过程中。如论五言长律,指出初唐虽已有不少长律作品,但“对偶或不甚整齐,第二字或不相粘缀”,五言长律的成熟完备,“断以少陵为宗”。又如论七言律诗的演变,至“少陵崛起,集汉、魏、六朝之大成,而融为今体,实千古律诗之极则”。中唐律诗虽盛,而“渐失庄重之体”。及至晚唐,七律又有一个大的发展,“义山继起,入少陵之室,而运以秾丽,尽态极妍,故昔人谓七言律诗莫工于晚唐。然自此作者愈多,诗道日坏”。至于一些由于资料缺乏,难以说清的问题,则持谨慎态度,如论新乐府,仅转引郭茂倩的论述,又谓“少陵《丽人行》及《前、后出塞》、郭氏列之古题中;其《哀江头》等篇,元相略举一二,他诗类此者正多,少陵新乐府或不止是,不知《乐府诗集》何以止载五首。然杜集不标乐府之名,郭氏去唐未远,当必有考。”
《唐音审体》虽以辨析诗体为主,但偶尔也有对诗人的简评,如论韩愈,以为“昌黎古诗奇险绝,及作七言近体,则奇而化平,险而化易,如出二手,才之不可强如是。”在讨论诗歌形式时,有时也兼及内容,如在论七言律诗时,提出以“命意为主”的观点。痛感晚唐一些诗人,仅求“组织工巧,风韵流丽,滑熟轻艳,千手雷同。若以意求之,其中竟无所有”。指出“命意不凡,虽气格不高,亦所不废;意无可采,虽工弗尚。所谓宁为有瑕玉,忽为无瑕石。盖必深知戒此,而后可言诗”。反映了作者对于诗歌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精辟见解。此外,还有一些诗体,由于本身的缺陷,未能得到长足的发展,钱氏也从形式对于内容表达的限制方面,作了恰如其分的论述。如论六言诗,以为“声促调板”,“绝少佳什”。论七言长律,以为“唐人作者不多,以句长则调弱,韵长则体散,故杰作尤难”。
钱良择早年诗风豪迈激越,不主故常,“以险绝为工,而赳赳自雄”(王应奎《柳南随笔》),后来由于仕途不利,逐渐消沉,乃至皈依佛门,故其诗风及论诗主张在前后期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其晚年论诗,以为诗法之上者,“当从读经史中出”,“而求之韩、杜,进百而求之《风》、《骚》、汉、魏、陶、谢,更进而求之《左》、《国》,马、班,涵咏濂、洛、关、闽之学”(吴德旋《初月楼闻见续录》)。《唐音审体》为钱氏晚年之作,其《自序》云:“迩年以来,穷愁老病,皈心空门,视人间世事,无一足留意者。独念业诗五十年,习闻长者指授,不可无所发明,使其学不传于世。因取唐人诗赋,手录一编,以就正有道名之曰《唐音审体》。”故该书所体现的,是其晚年的论诗主张。沈德潜※《清诗别裁集》说他“为诗感激豪宕”,“而所选唐诗又兢兢规格,如出二人”,实际上反映了钱良择早晚期诗风与诗论的变化,而不是他诗论与诗歌创作之间的矛盾。
《唐音审体》有康熙四十三年刊本(二十卷本)、《花薰阁诗述》本和《清诗话》※本。郭绍虞先生在《清诗话前言》中,认为清初研究格调之说,“其重在调者,则《声调谱》诸书可为代表;其重在格者,当以《唐音审体》为较早亦较好之书”,是对此书比较中肯的评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