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闽诗话


清代郑方坤※撰。十二卷。此书荟萃闽人诗话及他人有关于闽者,所涉书计四百三十八种,上起六朝,下止于清,分六朝唐五代一卷,宋元五卷,明三卷,清一卷,附无名氏及宫闺一卷,方外一卷,神仙鬼怪杂录一卷。其性质乃是一部地方性诗话,具有福建古代诗歌史料汇编性质。

此书的主要内容为:一、钩稽闽中诗歌发展的轨迹。此书开卷载郭璞、谢朓、到溉、江淹四人诗话,似为闽地诗歌史的滥觞。入唐以后,薛令之诗名鹊起,欧阳詹卓然名家,闽地诗人彬彬称盛,至清而未衰。故此书,为上下千余年间闽地诗歌的源流演变钩稽出一个大概的发展轨迹。即以有明一代论,卷六指出,明初闽地诗法,沿宋元之习,诗风纤弱,闽人林鸿始以盛唐之音倡鸣乡党,以为“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以下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盛。然贞观(太宗年号)尚习故陋、神龙(中宗年号)渐变常调,开元、天宝(玄宗年号)声律大备,学者当以是为楷式。闽人言者多求鸿。”(《曝书亭集》)按当时闽中善诗者有所谓“十才子”,郑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陈亮、王偁、周玄、黄玄是其人选。林鸿倡鸣盛唐之音,他人羽翼左右,闽地诗风不变,创明初诗坛的一个宗派。此书继续指出,闽地宗尚盛唐风气,历有明三百年而未大变。卷八云:“明三百年而诗风屡变,独闽粤风气终始不易。闽中十才子后,若曹始能、谢在杭、徐惟和辈犹然十才子调也。”(《静志居诗话》)明中叶以后,闽地诗人较有成就者为曹学佺(始能)、谢肇浙(在杭),徐凝(惟和)诸人,他们的诗歌风尚,与明初“十才子”调相近。合观这些材料,于有明三百年闽地诗歌的源流演变即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此书正是采用资料排比的方法,将上下千余年间闽地诗歌发展钩稽出发展轨迹的。二、辑采闽中诗学精华。此书于闽中谈艺大师的理论都能作提纲挈领的介绍,而于名不见经传者,只要有言可采,亦不遗逸,以存吉光片羽。如严羽※是南宋时闽中谈艺大师,亦是中国诗学史上的谈艺大师。其《沧浪诗话》,影响后来至巨。尤其是入明以后,严羽诗论家弦户诵,几成诗学之金科玉律。明初“闽中十才子”如林鸿规仿盛唐之论,高棅《唐诗品汇》之撰,都可看作与严羽同条共贯。方坤于严羽亦很用心,在此书卷四“严羽”名下,他不惮烦地引《闽书》、《沧浪诗话》、《稗史汇编》、《因树屋书影》、《姜西铭集》、《蚕尾续文》、《小草斋诗话》、《闽省通志》八种书凡十条资料。这些资料,对于严羽其人及诗论画出了一个总体轮廓,对于今天研究严羽仍然不失为好材料。高棅是明初闽中著名的谈艺大师,也是中国诗学史上的谈艺大师。方坤于高棅也很用心。在此书卷六的“高棅”名下,列载《曝书亭集》、《静志居诗话》※、《闽书》、《小草斋诗话》、《香祖笔记》、《丹铅总录》、《玉堂丛话》、《悦生近语》八种书凡十条资料。这些资料为高棅及其诗论画出了个总体面目,至今还未失去其史料价值。此书对名不见经传者,只要有言可采,亦不遗逸。如卷七从《闽书》引明代晋江人朱梧论“诗之穷达”,即是一例。其三,辑录闽地特有的风土人情。此书以大量篇幅,将闽地上下千余年间独特的风土人情,用诗话作集锦式展览。聊举数例。其一,闽中多寺庙。如卷五引《闽书》详作介绍。其二,闽中多阉。如卷一引唐顾况《哀囝》诗,反映了唐时闽中盛行一种掠卖奴隶的野蛮风俗:先将“囝”(男童)“绝阳”(割去生殖器),成为“藏”“获”(奴隶),然后出卖。在此书卷五里,我们看到绝阳后男童的一种用途,那就是被掠卖后进贡给宫廷作宦官。其三,闽中妇人多从事生产。此书卷五从《闽书》引陈普诗云:“朝昏卖鱼虾,晴雨亲耕稼,樵采与负载,咸与夫共驾。”说的是闽中妇人不仅从事稼稿,还从事小买卖。

总之,此书乃是闽地自六朝至清诗歌史料结集。它被收入《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四库总目提要》评此书云:“采摭繁富,上下千余年间,一方文献,黎然有征。旧文遗事,多资考证,固亦谈艺之渊薮矣。”不足在于此书在荟萃资料时,“未免细大不捐”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