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鲁九皋※著。一卷此著相当于论文一篇,历述汉至明历代诗学源流,以时代顺序,历评其诗风、诗体之发展演变,列举重要作家,品评其优劣得失。
此著评论历代诗歌,强调要反映社会现实,表现作者之真实性情,并以此评价其成就高低。评汉代五言诗,认为“其意委曲详尽,其词抑扬宛转,工于比兴,切近事情,犹有十五《国风》之遗焉”;评建安诗,称其“多借乐府题以歌咏时事”;评陶潜,称其“以西山之节,师柳下之行,不激不随,超然闲淡,时时歌咏其性情,而真诗以出”:都给予高度评价。相反对于晋代陆机、潘岳诸入,则称为“文采徒存,性真不附,诗道至此少衰”;对于梁、陈之诗,评为“日趋日下,性情愈隐,至陈极矣”;评明代七子派末流,“特斤斤规仿,过于局促,神理不存”:皆给以批评,体现了作者的诗学观点与批评标准。
此著于历代诗人的前后继承关系,尤加注意。认为汉武帝立乐府采诗,其中《房中歌》诸作为《诗·大雅》之遗《郊祀十九首》学《颂》,《铙歌十八曲》学《小雅》,其他如《相和曲》、《清调》、《平调》等皆《风》之遗。评唐代陈子昴,认为其五言古诗,原本阮籍,直追建安作者。而李白诗得力于《国风》,杜甫得力于《大、小雅》,柳宗元独传《骚》学,亦宗陶潜至宋代,杨亿、刘筠辈崇尚西昆,专取温庭筠、李商隐数家,摹仿于字句俪偶之间;欧阳修长篇多效韩愈,间亦取则于李白;黄庭坚则一意学杜甫,精深峭拔,别出机杼,自成一格。金、元之际,元好问则传苏轼遗韵。九皋于历代各家诗学渊源,历历述之,从整个诗歌发展史的高度,评价各人之地位。对于能继承前人而又有所发展者,则予以赞赏;对于沿前人之弊而加甚者,则予以批评。
九皋于历代诗人中,最推崇曹植、陶潜、李白、杜甫、韩愈,称五人为历代之“大宗”评曹植,认为“曹氏父子擅制作才,子建尤为杰出”。评陶潜,高度赞赏其人品与诗作,认为其时“风雅之盛,复于建安”。评李白、杜甫,认为“开元、天宝之际,笃生李、杜二公,集数百年之大成。太白天才绝世,而古风乐府,循循守古人规矩;子美学穷奥窔,而感时触事,忧伤念乱之作,极力独开生面。”评韩愈,认为“贞元、元和之际,韩文公崛起,以天纵逸才,为起衰巨手,诗继李、杜之盛。”五人皆身当其时,在诗歌创作上大有成就,于诗坛风气影响甚大,对诗学发展也起了巨大作用。
我国古代诗论家,大都重视对诗学源流的研究,许多诗话中都有这方面的论述,有繁有简。而鲁九皋此著则繁简适中,于汉至明重要流派、著名作家,都有评述,涂南池曾评此著谓:“权衡诸家处,皆有来历,其文气充沛如江河。”概话了此著的特点。
《诗学源流考》收入道光五年(1825)静存书屋刊本《是程集》中,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亦收入此著之校点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