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芬馆诗话


清代郭麐※著。诗话十二卷(其中两卷为词话)、诗话续六卷,共十八卷。以记近时诗人佚事及诗作评赏为主,间有论古人诗、考据、随笔文字。诗话刻印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诗话续编付梓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孙均序云:“去年(1815)冬,频伽将游袁浦,过余百一山房,出所为《灵芬馆诗话》十二卷见示,曰:‘此三十年来随手钞蕞者,游道不广,耳目闻见有限,故所得至此。’余取而读之,其论古人也不随声附和,不务刻核,不事穿凿,而惟取心之有所得者;其论今人也不别显晦,不强异同,不为佞谀功讦之说,而惟取其言之有可采者。视往时之议论,尤觉和平者多而偏宕者少。其中徇人之情,称许或有过当,而憔悴专一之士,残篇断句藉以传者不少。用是知频伽之情性与诗俱深而不觉有当于余心也。”可见频伽积三十余之功乃成此诗话,评论古人,不穿凿附会而自出心得;评论时人,不因门户显晦而妄为浮誉攻讦,公允持平之论较多。清中叶诗人都比较重视“诗才”,但各流派诗人的观点不同,取舍有异。郭麐的见解就较为全面。诗话云:“清才易,奇才难,然皆不可无才也。盖必有崎嵚历落之怀,飞扬跋扈之气,然后能与古人角逐。逮其刊落一切,归造平谈,亦非时俗貌为古淡可比。清才似狷,奇才似狂,古人所取大都以此。”这段议论不拘泥清奇诗才孰优孰劣之成见,而指出无论何种诗才皆有价值,关键在于要具备诗人的胸襟与气骨。只有把胸襟、气骨、才华结合起来才能造就大家风度,写出第一等的佳作。这就避免了偏颇之辞,抓住了诗歌创作的核心问题,显示出作者见解的深刻性。

郭麐身居吴越,受浙派诗中秀水派的诗学观影响较大。诗话云:“秀水诗人多宗朱十,选格必洁,遣词必雅,数典必切,所谓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者也。”概括清初以来以朱彝尊为盟主的秀水派诗歌特点,甚为贴切明了。他于本朝诗人推重钱载,认为“萚石斋诗淳音古意,自成一宗,视曝书亭较深,视樊榭山房较大,……集中古今体各有极至之处,亦皆有颓放自适者,终不得不推为大家。”对浙派诗中三大家朱彝尊※、厉鹗、※钱载进行比较,认为钱诗有超越朱、厉处,自成一宗,堪称大家,这颇具艺术审美眼力。郭麐的诗歌创作受当时“性灵”诗风影响较著,但在评说诗歌时却能持论平允,如说“诗主性情固矣,然言不典雅,则入于俗调”,“诗以翻案为工,然须如人意之所欲出方妙”,“论诗各有胸怀,其所爱憎虽已亦不能自喻”等等,皆能克服流派门户的片面之见。《诗话》中还颇多对当时妇女诗歌创作的记录与评论,大胆破除传统偏见,彰扬女性诗歌成就,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

《灵芬馆诗话》在作者生前就已刊印,今存清代嘉庆刻本收在《灵芬馆集》中。杜松柏《清诗话访佚初编》中影印收录,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