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方东树※著。正集十卷,写成于道光十九年(1839),以论五言古诗为主。首卷为通论,以下汉魏、阮籍、陶渊明、谢灵运、鲍照、谢朓、杜甫、韩愈、黄庭坚的评论各一卷。之后又撰《昭昧詹言续录》二卷,专论七言古诗,附解《招魂》等一卷。还撰《续昭昧詹言》八卷,专评七言律诗,从初唐诸家到北宋苏、黄,皆有涉猎。全书共二十一卷,三十余万言,系统评说了从汉魏到唐宋间的重要诗人及诗作。该书评诗所据的选本,主要是王士禛※《古诗选》、姚鼐《今体诗钞》,并参以刘大櫆《历朝诗选》、《盛唐诗选》、《唐诗正宗》等。其评选观点,自然受到姚鼐、刘大櫆等人的很大影响,多用桐城派古文笔法移评于诗,又间采南宋严羽※“诗有别才”※之说,强调诗歌既要“义理”蕴厚,又要“文法”高妙。如卷一开篇明义道:“夫论诗之教,以兴、观、群、怨为用,言中有物,故闻之足感,味之弥旨,传之愈久而常新。”还是在阐发诗歌感发人心及影响社会的作用。不过本书的重点毕竟还在于指点学诗途径,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诗人及诗作中披沙拣金,评选佳构,分析流派,辨识特征,花了大量功夫,不乏精辟之语。尤其是解析古诗佳作的章法句式,往往义理自得,辞语独造,颇显昭昧之情。
本书方氏原评在家塾选本上面,时有删改增易,所以后人录出本有所不同。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汪绍楹校点本,参校了各种刊本抄本,或摘要附录,或作校记附注于各条之下,最称完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