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沈涛※著。分上中下三卷。为作者多年来评论古今诗作文字的精选之编,成书于道光四年,刊刻则在道光二十一年之后。书前有作者自序和作者好友吴县人吴嘉淦序。沈涛自言此书“仿《渔洋诗话》※之例”,即摘评古今诗人的佳篇隽句,旨在使其得以推广流传。吴氏序中明确指出沈涛撰写诗话的缘由:“大抵诗人之于诗莫不镂肝刿肾,模型范物,以冀常身后之名。而楮墨不灵,往往厄于覆瓿,贤者伤之。即其生平所见闻,标举一二,以存梗概,因而辨论工拙,评骘性情,以上及乎古之作者,皆得寓其知人论世之微意。”沈涛为下层官吏,仕途潦倒,出入衔恤,流离琐屑,备尝人世困厄苦味。在此终岁佗傺之时,仍执迷于探讨诗艺彰扬诗魂,其用心可谓深厚可敬。
沈涛论诗,偏重谈艺,诗话中颇多评论诗句工拙的文字,纵论古今,切中肯綮,如卷中云:“诗人状难写之景,全在用字之工。石曼卿‘折花移鸟声’,妙在‘移’字。严坦叔‘风池行落叶’妙在‘行’字,若换个字便不成文,所谓好句正须好字耳。”又云:“嘉应宋芷湾观察《病起看菊》云:‘人因秋老心先瘦,花为名高理不肥’,下句真能写出菊花身分,较之唐人‘此花开后更无花’尤为蕴藉可喜。”又云:“法梧门祭酒(式善)《偶题》云:‘荷叶无花苇叶昏,板桥石路宛江村,孤蛩莫诉年来怨,秋雨秋风客闭门。’法诗人皆以孟、韦、柳称之,余观全集,恰纯似放翁耳。惟此作意味深远,不减唐人。”可见沈涛评诗也如吟诗炼句,下语极为谨慎,而又能抓住各诗人佳篇的特点,故能解析诗眼,言简意赅,十分精彩。沈涛注重对同时代的诗人进行比较,从而显示出各自的特色;还注重对同一地区的诗人进行比较,进而分析各地诗人群体流派的特点。诗话卷上云:“黄仲则《绮怀》云:‘玉钩初放钗初堕,第一销魂是此声’,何等旖旎;蒋心余《响屧廊》云:‘怜伊几两平生屐,踏碎山河是此声’,何等感激;王艺斋《夜泊》云:‘黄河一夜风兼雨,磨炼英雄是此声’,何等悲壮。三诗所谓异曲同工。”这种抓住同一题材的诗作进行对比评论的方法,最能显出异曲之异与同工之妙,因而往往是独出己见,妙语屡出。沈涛擅长诗歌,其诗作孤标峻格,陶范众流,敛纵正奇,皆成文章。正因为创作经验丰富,感受深刻切实,所以在诗话中论诗评篇时就多谈诗艺,少发空论,抓住佳作风格特点进行纵横分析,深得诗中三昧。
《匏庐诗活》在作者生前已刊出,现存晚清秀水人孙福清所辑《槜李遗书》中,光绪四年孙氏望云仙馆刊本。今人杜松柏《清诗话访佚初编》收录此书,台湾新文丰出牌公司1987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