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石山斋诗话


清代梁九图※著。十卷。绝大部分都为评论当时诗人诗作的文字。作者论诗强调不随人论是非,也不强人以从己,而是主张各抒真实性情。其《自序》云:“诗必有移我情者始谓真诗。夫海内谈诗者众矣,人所论不能强我使合,我又安能强人使同哉?”表现出作者重视个人独特体验的通达态度,梁氏诗学观点主要包括二方面内容,一是强调诗本性情,二是强调描写要真切。他在诗话中用这两条标准来评论古今诗人,品评诗艺得失,得出不少真知灼见。

强调诗本性情,这是中国诗论的一个悠久传统。梁氏所论,则主要从“诗足征品”※的角度阐发了比较深刻的见解。诗话云:“言,心声也,故诗足征品。然亦有似绝不相符者,其中必有伪饰,细心领略。伪处自出,究不能逃吾之鉴。知言知人,最是读诗要着。”知人知言,是理解诗歌的前提。诗歌是诗人内在性情和学识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人品素质是产生诗歌创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影响诗歌创作发展方向与艺术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人品和诗品确实存在着可以相印证的关系。生活在清代的梁九图实际上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这一道理,因而提出“诗足征品”的观点。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他评诗时推崇抒写真性情,如云:“郑板桥(燮)性极真率,其诗跌宕自喜”,又云“人必有翛然之志,然后有翛然之境”,还云:“作诗须有我在”,“诗本天籁”等等,都在强调诗歌当从真性情出的道理。作者在晚清复古论调泛滥的环境中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难能可贵的。

梁氏论诗还特别强调写景要贴切。他本人诗作就善于描写山水风景,诗集中山水诗佳作很多,硬语盘空,笔情奇矫,落句奇崛,传闻海内。因而他在诗话中对写景艺术的论述就显得纵横自如,精彩纷呈。如云:“诗写实境,最忌庸俗。吴谷人‘双竹罱泥和蚬上,一绳界水种菱多’,钱萚石‘出城楼阁连山起,对岸人家两郡开’,翁覃溪‘春社鸡豚桑叶雨,晚阳篱栅菜花风’,沈归愚‘人家临水花为市,僧舍沿山石作梯’,方子云‘一院绿云栽竹地,满身红雨护花人’,何尝有半点尘土之气。”描景状物,历历如绘,又皆能点出景中独特之处,这便是梁氏极为赞叹的写景艺术。梁氏对写景贴切的论述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云:“田家情事必浅易方真”、“眼前情事,借咏物以抒写,倍觉大方”、“粉腻脂香之地,不妨着艳冶之词”,“诗难以状景,景妙诗亦因之妙也”等等,皆为精辟透彻之语。在晚清诸多诗话中,梁氏此书论述立足于自己丰富的诗歌创作实践基础之上,因而体验深刻,评论时人得失也颇为中肯实在,这构成其诗论的一个突出特色。

《十二石山斋诗话》成书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刻本较为少见。今人杜松柏《清诗话访佚初编》中影印收录,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7年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