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媛诗谈


清代沈善宝著。原本十二卷,道光二十六年(1846)鸿雪楼刊本,《杭州府志》、《昆山胡氏书目著录》等书著录。原刊本未能久传,逐渐散佚。民国十二年(1923)沈补愚又据所存钞本出排印本,仅得八卷。1987年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杜松柏主编的《清诗话访佚初编》,其中影印此书的原刊本,仅存四卷。可见原刊本流传极罕,至今已难觅全璧。

本书编撰缘由,作者在自序中已有明确交待:“自南宋以来,各家诗话中多载闺秀诗,然搜采简略,备体而已。昔见如皋熊淡仙女史所著《淡仙诗话》内载闺秀诗亦少。窃思闺秀之学,与文士不同;而闺秀之传,又较文士不易。盖文士自幼即肄习经史旁及诗赋,有父兄教诲,师友讨论;闺秀则既无文士之师承,又不能专习诗文,故非聪慧绝伦者,万不能诗。生于名门巨族,遇父兄师友知诗者,传扬尚易;倘生于蓬荜,嫁于村俗,则湮没无闻者,不知凡几。余有深感焉,故不辞摭拾搜辑,而为是编。惟余拙于语言,见闻未广,意在存其断句零章,话之工拙,不复计也。”可见此书为善宝搜辑当代女子诗篇之作,其中又穿插评说,引古论今,意在传扬名媛诗艺。古来闺秀之工诗者极难,有诗而能传者尤难,作者有感于此,所以博览群书,上下古今,摭拾搜辑,其目的就在于保存闺阁诗中的秀句佳章,使当代女诗人的慧心兰质得以彰扬。

善宝主张诗贵自然真率,其论诗云:“诗犹花也:牡丹芍药,具国色天香,一望知其富贵;他如梅品孤高,水仙清洁,李桃秾艳,兰菊幽贞。此外则或以香胜,或以色著,但具一致,皆足赏心,何必泥定一格也。然最怕剪彩为之,毫无神韵。语言可以浓妆淡抹,风格可以百花争艳,但一定要适时适性,自然而出,写出真情实感,才有神韵情趣。如果借诗消遣,矫揉造作,或者刻意求工,裁红剪绿,都容易显出虚情假意,令人生厌。从这一基本主张出发,善宝在评赏当时女诗人的诗作时就很注重那些写出真性情与实录社会风貌的作品,如诗话称汉军女子高景芳的古风《输租行》写得“笔力雄健,巾帼中巨擘也”;又如推重钱塘女子陈嫦生的诗能独抒性情,“绵丽雄浑兼而有之”等等。善宝自己吟诗,也多为至情流露,绝无剪红刻绿、无病呻吟之习,所以能在清代闺阁诗坛上独树一帜。善宝所论,继承了清中叶袁枚※、陈文述等人的论诗精神,在注重诗写“灵性”中又强调了诗抒性情,这对当时及后来的女子诗歌创作,都具有良好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