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黄培芳※著。二卷。此书内容大半是摘引评点清代人诗作,小半是评点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等作品,间亦有论诗之语。作者是嘉庆年间人,在康熙诗坛有王士禛※神韵说※,后则有乾隆诗坛袁枚※性灵说※,对后世影响均很大。此书基本观点是褒王贬袁。书中推崇王氏”《渔洋诗话》※时有晋人风,似《世说新语》,《唐诗三昧集》则冯舒、冯班※评《才调集》“进一格,门人辈往往以为枕中秘”,更赞“阮亭独标神韵以为宗主,固有偏而不举之处,然不失风人蕴藉之旨。”其本人论诗、评诗之重“自然入妙”(评康敬昭诗),“手腕柔和,极层析吞吐之妙”(评白居易诗),“造响渊微,得味外味”(评沈德潜诗),“清真隽永”(评赵文哲诗),“以韵胜”(评姜夔诗)等,皆是以“神韵说”的审美趣味为标准。对袁枚诗及其《随园诗话》※则颇多贬斥,如讥《随园诗话》持论似甚浅率”,斥其诗“轻剽脆滑,此真是薄也”,“一味以轻脆佻滑为新”。目的是欲以“酝酿深厚”之神韵说补救性灵诗“风气日流于于卑薄”之弊。同时作者又亮出正面观点“作诗以真为主而有六要:曰正,曰大,曰精、曰炼,曰熟,曰到。正者,取路正也;大者,法大家也;精者,戒粗腐也;炼者,去浅率也;熟者,由成章至于纯熟也;到者,由笔到臻于独到也。”这是说诗取法贵上、贵正,诗要精,要炼,意境要“真实纯熟”,而独到自成一家,此乃是针砭性灵诗虽“真”却浅率佻滑之药石。此外,书中对作诗之章法、句法、字法亦有涉及,但又强调“所谓篇法之妙,又不徒沾沾于起承转合,如萚石翁谓‘其神在空际,纸上无一字,方消得去’是也”,这就与沈德潜※格调说※划清了界线。此著推崇王士禛神韵说,重视诗之审美特性自有其可取之处,但对袁枚性灵说与性灵诗贬之过甚,亦有其保守性。
此书有清嘉庆十五年(1810)岭海楼黄氏刊本,上海书店1985年据此影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