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绮楼说诗


近代王闿运※著,王简辑。八卷。由辑者从著者的文集、书、跋、日记、《王志》等辑录有关论诗评诗语汇编成书”。“湘绮楼”,闿运居室之名。据王简《叙》云:“以师(指闿运)不用唐后名名书,改为‘说诗’”,故是书不以“诗话”名。王简,四川酉阳人,以医受业于湘绮,委质为弟子。王简《叙》云是书体例,“先唐人近体,次六朝,殿以《诗经》评语,由浅而深,引人入胜”。

《湘绮楼说诗》主张“诗必法古”。认为“古人之诗,尽美尽善矣。典型不远,又何加焉?”而其主张“法古”,则谓“学古必学汉也。汉初有诗即分两派:枚、苏宽和,李陵清劲,自后五言莫能外之。”又说:“唐无五言,学五言者,汉、魏、晋、宋尽之。”但又把“法古”范围缩小,云“作诗必先学五言,五言必读汉诗,而汉诗甚少,题目种类亦少,无可揣摩处,故必学魏、晋也。诗法备于魏、晋、宋、齐,但扩充之,陈、隋则开新派矣。”又从诗体上论述“既能作五言,乃放而为七言易矣。”又说:“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何以如是说,他认为“七言较五言为易工,以其有痕迹可寻,易于见好,李、杜门径尤易窥寻。然不先工五言,则章法不密,开合不灵,以体近于俗,先难入古,不知五言用笔法,则歌行全无步武也。”又提出“诗贵有情”与“以词掩意”※之主张,鄙薄、唐、宋,推崇“魏晋”。其云:“‘诗缘情而绮靡’。诗,承也,持也,承人心贵,而诗之风上化下,使感于无形,动于自然,故贵以词掩意、托物起兴,使吾志曲隐而自达。”以此观诗评诗,又以为唐、宋人诗不如汉、魏、六朝。他说,“宋、齐、梁游宴,藻绘山川;梁、陈巧思,寓言闺闼。皆言情之作,情不可放,言不可肆,婉而多思,寓情于文,虽理不充固,犹可讽诵。”合于其“以词掩意”之说。又说唐诗“直指时掌”、“览之无余”,“下逮宋人,遂成事曲。近代儒生,深讳绮靡,乃区分奇偶,轻底六朝,不解缘情之言,疑为淫哇之语。”要之,是著所论,认为宋诗不如唐诗,唐诗不如汉、魏、六朝,所以“诗必法古”,写诗必宗奉汉、魏、六朝。闿运的诗歌创作一如其诗论,作诗多为五言,沉酣于摹拟汉、魏、六朝,所作七言近体诗全部从手订诗集中(后刊于《杜若集》、《夜雪集》),被奉为“拟汉、魏、六朝诗派”代表,“诗坛旧首领”(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闿运的复古主义诗论,在当年曾遭非议,陈衍曾说:“湘绮五言古沉酣于汉、魏、六朝至深,杂之古人集中直莫能辨。正惟其莫能辨,不必其为湘绮之诗矣!……盖其墨守古法,不随时代风气为转移,虽明之前后七子无以过之也。”(《近代诗钞》)

《湘绮楼说诗》有王简编辑的甲戌(1934)成都日新社代印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