眠云柯酿说


近代平步清※著。一卷(分上下)。本书虽未标名诗话,仍为诗话内容,收在作者所著笔记《霞外屑》中,为其中的第八卷。七十四条皆论诗、评诗语,无记事之类闲杂文字。每条之前,已有标目,盖缘其笔记之体例。平氏论诗,受乾嘉朴学与浙东史学传统的影响较大。他读书治学,态度极为认真,长于考辨,富有钻研精神。在六十岁时(1891)所写的《楝山樵传》中,他自述生平别无所求,唯好读书,“蓄书二万卷,日夜读之”,“于群书文夺字,援引乖舛,辄刺取它籍,刊误纠谬,一书有之数年未已者。”这种求实、考正的精神也贯穿于他的诗歌评论中,从而使《眠云柯酿说》形成了一些突出的特点。

特点之一是考辨细致,论断谨慎。他评议古代诗人诗作,往往罗列众多证据,标举别择,正纠谬,然后提出自己较为客观公允的看法,从不驰骋才气,凭空臆说,也不穿凿附会,强作解语。比如卷上评说明初高启的诗,就先列举了赵翼※《瓯北诗话》※及沈德潜※《明诗别裁》中的有关论语,再从高启的诗作实际情况来考辨上述两人论语的得失,指出沈氏论语“于青邱佳处未尽,不若瓯北所论,得侍郎(高启)之深也。”如此对比考辨,强调了高诗“挫笼万有,学无常师”的长处,也突出了高诗“一种迈往高逸之致,自见于楮墨之外”的风格特色,言之有据,分析细致,十分精彩。

特点之二是博学深思,见解深刻,历代论诗者往往都想在诗话中独辟蹊径,独抒己见,但能否做到这样,就与论者本人的学问见识有关。平氏好学深思,又长期钻研诗艺,故于古今诗风之变及诗歌创作各方面皆能谈出一些深刻的见解。如《入情愈工愈成宋调》条云:“文入情易入稗,诗入情易入俚,此中消息,惟多读书者知之。”语浅反显情深,文显更觉意真,这是宋代诗歌的优良传统之一,也是明清诗人创作中的经验之谈。平氏此语,确为不移之论。他还列举了范石湖、陆放翁、刘子翚、刘克庄、钟伯敬等著名诗人的诗作来实证此论,更显得论据充足,见解深刻。再如对“咏史诗以翻陈出新为佳”观点的论述也是如此,平氏不是自己先下结论,而是通过对古今诗人咏史佳作的细致分析对比来说明上述观点的正确性,赏中含析,析中寓论,在自然的赏析中推导出结论,这种评论诗歌的方法自有其高明之处。

《眠云柯酿说》作为《霞外屑》中的一卷,最初于光绪年间刊印在《香雪崦丛书》中,之后屡有翻刻铅印。如中华书局出版的《明清笔记丛刊》中就收录此书,1959年版。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的《清诗话访佚初编》中也收录此书,1987年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