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陈作霖※著。八卷。是一部记载清道光朝至著者活动年代诗人诗事的杂记类诗话,其中间有著者本人所发挥的诗学观点。石凌汉《可园诗话序》云:“先生若有感于心,概于事,达于性,郁于情,特假诗话以宏其愿。”著者编写之旨在“就诗立话,因话存诗”,自称“平素知交遥相应和者始行甄采”,“闾里潜修之士,所采较多。”(《例言》)此著所收诗人,确除少数著名诗人外,主要为乡邦人士及与著者互相交往者,其中又多为下层的官僚,致仕的隐士,及飘泊浪游之客,落魄患难之友,意在表微显幽,使得与本邦相关之诗人不致湮灭。《可园诗话》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意识。
此著入采之诗,有其鲜明特色。许多诗作表达的是忠君爱国之志,忧生念乱之情,著者对于反映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史实及水旱灾异的诗歌给予高度的重视,征引之余,常加评语以表扬“忠烈”、感念民疾,并揭露大吏的胡作非为。所录诗篇,不少是描写在重大历史事件背景下文人学士活动情况的,内中表现出近代中下层知识分子身遭“荡析离居”,忠贞孝义之心不减的精神特征。值得一提的是,此著还介绍域外诗人,采入摹写南洋风情、刻画西洋机器的诗作,因而留下了近代历史的印记。《可园诗话》的正统性和纪实性十分突出。同时,此著还相当注意所录诗歌的艺术风格,对名家诗作,无论“浑雅”、“清超”,还是“工巧”、“奇丽”,无论学乐府、《选》体,还是学唐宋名家,都一一道出渊源所自和优劣所在。并在评述他人诗作的过程中,表明著者的诗学宗趣,陈氏于诗意求醇雅深厚,于格调求高古恢奇,于语言求清丽自然,推崇开、天以前的唐人风范。虽以为袁枚※性灵派诗格稍卑,但对其构思工巧、善道人意却表示肯定。《可园诗话》还在多处直接表达其诗学观点,如“诗以言人所欲言者为佳,尤以言人所欲言而不能言者为佳”,“说理之诗易涉陈腐”,以及对感时、山水、题画、咏物等各类诗歌作出的具体要求,都做到了直陈己见。
《可园诗话》是一部因人及事、寓论于述的诗话著作,从中能看到晚清社会呈现的古典诗歌的繁富面貌,旧式诗人的复杂心态和多样化的风格取向,有一定的地方文学史料价值。但由于涉及人事太多而失之琐碎,发表诗学见解也时见雷同处。此著是著者晚年之作,其中大量诗作在忆旧感遇中流露出超然物外、无力回天的悲观情绪,这无疑是腐败的晚清社会给近代诗话带来的消极影响。
《可园诗话》有民国八年(1919)铅印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