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王蕴章※著。共六卷。前有友人邵瑞彭、白曾然序各一篇,后有门生徐彦宽跋一篇。书名来源于清初王士禄的《然脂集》。《然脂集》为集部宏编,是历代女子诗文的选集,时则由皇古以迄当代,人则由宫闺以迄风尘,文则由风雅以迄杂著,按部就班,选辑得当,可谓历代女子诗文创作的集大成者。王蕴章此书则为诗话别录,体例与集部选集有异。其自序云:“断自清初,以迄近,断章零句,录之或无所表襮,而至情遥韵蔚成佳话者,亦录之。传姓氏志梗概,存什一于千百也。得若干家,共若干言,名曰《然脂余韵》,非敢纂西樵之坠绪,聊以阐闺襜之馨逸耳。”可见作者的编纂用意在于对有清一代女诗人进行评价,叙其人,传其事,论其诗,扬闺阁中之秀彦,论佳人之风流,议佳章之高下。编纂体例,颇为严谨,以诗为主,而词曲杂文间亦采入,意在扬搉群言,使闺阁清芬得以旁流远绍。凡涉及到女诗人的邑乘事实有可考见者,则悉为附载,使本书具有较为详实的资料性。
作者的诗学观在自序中表述得十分明确:“尝谓诗词之作,本乎性情,忽然而来,神与古今,空山无人,水流花放,臻斯境者,厥云上乘。女子之作,于金戈铁马之风,豪肉哀丝之奏,或稍稍漓矣。至若幽花媚春,子规叫血,赋景独绝,言愁已芜班之香邪?宋之艳耶?美人香草,要为天地间不可少之一境。”显然,作者的见解是颇为开明通脱的,正是从诗本性情的基本观念出发,他强调了女子诗歌可以独抒性情,亦可以独臻佳境。在诗话中他列举了大量女诗人的佳作来证明这一点。他还进一步指出了女子诗歌创作的风格特征,在对大量闺阁诗作的评析中又时时揭示出产生这种风格特征的社会因素及时代根源。在当时的诗坛学界出现这样的诗话及对女子诗歌创作的精辟见解,是难能可贵的,这也体现出本书的价值所在。
本书很注意裒辑与清代女诗人著述有关的朝章文物及人物事典,在记载中或辨正旧闻,或足资考异,无不附加评断。如记徐湘苹诗而附载清世祖之轶闻;又如辨鹃红诗之为陆祁孙作而兼论浙派词之利弊;还如记张船山、蒋蔼卿之家庭琐事等等。这些材料充实了诗话的内容。由于古代女子诗话本来就很少,记载又很简略,致使历代无数女诗人都默默无闻,他们的事迹和佳作也很难流传下来,清代文人开了彰扬女子创作的良好风气,而王蕴章的这部《然脂余韵》就是这方面的一部巨著,其珍贵的史料价值及对研究中国女性诗歌创作史的贡献是很大的。
《然脂余韵》成书于1913年。商务印书馆于1918年出版了排印本。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于1987年又重新出版该书的影印书,收在杜松柏所编《清诗话仿佚初编》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