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杨钟羲※著。十二卷,系按时代先后为序记述清代诗人诗词及掌故之书。缪荃孙《雪桥诗话序》称:“此虽名诗话,固国朝之掌故书也。由采诗而及事实,由事实而详制度、详典礼,略于名大家,详于山林隐逸,尤详于满洲,直与刘京叔之《归潜志》、元遗山之《中州集》相埒。”沈曾植序称是书:“其于圣贤群辅,谆诲师儒,裘带都人,英贤姓氏,奠系本牒,征事解题,昭然若亲见之,若并游盛世而闻其謦欬。”而作者本人在诗话跋文中也说:“拙著诗话,专论本朝一代之诗。本朝之诗多矣,以平昔所见为断。平昔所见之诗亦不止此也,第就敷锡堂劫余仅存之残帙,略加诠次。大抵论诗者十之二三;因人及诗,因诗及事,居十之七八。其人足纪而无诗,其诗足纪而无事,概未之及矣焉为书十二卷,不足括一代之诗之全,而朝章国故,前言往行,学问之渊源,文章之流别,亦略可考见。”此诗的另有续集、三集、余集。
诚如缪荃孙、沈曾植及作者本人所言,是书属于纪诗隶事一类诗话。书中绝大部分篇幅用于采摘清代诗人诗歌的篇章零句,从明遗民如申涵光、龚贤、阎尔梅、归庄、傅山、吴嘉纪、吴伟业※、顾炎武※,到诗人、学者毛奇龄※、宋荦※、朱彝尊※、王士禛※、叶燮※、厉鹗※,再一直到清未邓廷桢、林则徐、郑珍、莫友芝等大批人物的作品,或整首诗作,或零章断句,均大量采入。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赖以流传。由于作者一生留心八旗文献,曾编《八旗文经》,故《诗话》中保留满族作者之作不少。从纳兰性德※、敦诚、敦敏以下,不胜枚举。如卷二记清入关后最早的满族诗人鄂貌图有《北海集》,卷四记铁保、法式善所作的评满族八旗诗人的绝句六十二首等,都有很重要的价值。故而,《诗话》又兼具文献的价值。除记载诗事外,书中有不少篇幅记述清朝典章制度与其他方面的掌故,如卷二记清三藩之事卷,卷四记清太祖削平满族诸部事,卷八很多篇幅均记述清廷典章制度、轶闻等。同时,《诗话》也记述清代的风俗民情等,如卷二记外国前来朝贡之事,卷六记述京师的庙市、芜湖铁工汤鹏的铁画,卷八记清代宫廷中的冰嬉等等。由此可见,《诗话》内容是丰富多采的。
《诗话》一般都是引述别人的诗歌观点,自己极少着论。即有,也只片言只语而已,而且偏重十品评人物而非评论诗歌本身。但从这些品评之语亦可体味作者的诗歌观点。如卷一称“诗以五绝为难工”,接着举具体诗句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又如卷三引查慎行的诗论:“查夏重教人作诗,谓:诗之厚,在意不在词;诗之雄,在气不在貌;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接着便引其《天擎洞歌》诗加以说明。这多少也可看出作者的美学倾向。《诗话》中也偶有论及格律、音韵等的片言只语,如:“七古三句一换韵,三叠而止,谓之促句换韵法,禁脔格也。后人每于三叠之外,多用韵。”(卷七):“同母之字,谓之双声。同部之字,谓之叠韵。”(卷九)接着引多人关于双声叠韵的论述以阐释之。同卷又引述恽敬论音韵之说,偶参以己见。由于作者在书中表现出极为客观的态度,声色不露,故偶尔这样的显山显水,就显得尤其宝贵。要言,这是一部表现出强烈的述而不作特色的诗话。
《雪桥诗话》有《嘉业堂丛书》本。今有石继昌校点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