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代钟嵘※对汉末建安(196~220)时期诗歌创作总体特色的概括。钟嵘在《诗品》※的序言中追溯五言诗的发展过程时谈到:“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祯、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建安诗歌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高峰。这一时期诗人的作品,多显慷慨高昂、刚健遒劲的风貌。对此,刘勰在《文心雕龙·时序》中已做过描述:“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钟嵘则更为精练地将其归纳为“风力”二字。钟嵘所谓“风力”,大体上指诗歌情真气直、骨梗劲健的内在品质。其内涵与刘勰讲的“风骨”接近,但略有不同。钟嵘对“建安风力”十分推重,认为它代表了诗歌艺术的正途,而晋代的玄言诗乃是背离这一优良传统的一股逆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