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代钟嵘※从五言诗发展实践中归纳出的对诗歌创作的艺术要求。钟嵘在《诗品》※的序言中讲:“夫四言,文约易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辞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自汉魏以来,五言诗获得了蓬勃发展,到齐梁时,早已取代四言诗而成为了诗歌创作的主要形式。但是,不少人仍囿于传统观念,尊四言诗为正宗。不仅晋代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称:“雅音之韵,四言为正。”就连略早于钟嵘的刘勰,也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若夫四言正体,则雅润为本;五言流调,则清丽居宗。”惟有钟嵘能正视四言诗“世罕习焉”而五言诗已“居文辞之要”的现实,并深入总结了五言诗的创作经验。所谓“指事造形,穷情写物”,就是钟嵘对五言诗,特别是五言山水诗艺术特点的概括。它强调诗歌要通过对外物生动准确的刻画描写,构成情景交融的形象,从而使诗人的情感得到含蓄的抒发。由于借景抒情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贯传统,因此“指事造形,穷情写物”也可以视作是对诗歌创作的普遍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