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代钟嵘※谈诗歌创作的重要概念。语出自《诗品》※的序言:“‘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唯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钟嵘所谓“直寻”是强调诗歌创作应以“自然”为上,要在感物兴情的基础上,直书所见,以景寓情。“直寻”的真谛,就在于能自然地传达出真情实感。与倡导“直寻”相联系,钟嵘激烈地反对竞相“用事”的流俗。他谈到:“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辞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寝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纳,蠹文已甚。”在诗歌作品中堆砌典故,其要害乃是窒息人的情性和灵感。有伤“自然英旨”※。钟嵘重视“直寻”,体现了对《诗经》以来“感兴”传统的继承和发展。《诗经》中的“兴诗”,就多是“即目”之作;即诗人目睹自然外物,由此触动了内心情感,便直接从眼前景象写起,再进一步抒情言志。中国古典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正是从“感兴”、“直寻”的创作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