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托


南朝梁代钟嵘※在《诗品》中对诗歌作品深层蕴意的概括。或称“托喻”、“情喻”。《诗品》※评“晋司空张华诗”:“兴托不奇”。评“晋中散嵇康诗”:“托喻清远”。评“宋光禄大夫颜延之诗”:“情喻渊深”。钟嵘要求诗歌有“兴托”,也就是要求诗歌借兴象包蕴传达深情远意。汉儒以“比兴”解释《诗经》,全着眼于关乎政教的美刺颂讽。钟嵘则与此不同,他讲“兴托”,主要侧重于个人“情性”的寄寓,即所谓“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