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署名王昌龄※著《诗格》※中对诗歌三种不同境界的概括。《诗格》云:“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之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这段文字未见日僧遍照金刚所辑《文镜秘府论》征引,因此真伪难辨。《诗格》所言“物境”,指在外部景物境象与诗人主观心神沟通化合的基础上形成的情景交融的诗歌艺术境界。其涵义与后人理解的“意境”比较接近。《诗格》所言“情境”,指将真挚浓烈的情感加以直接抒发而以情动人的诗歌艺术境界。《诗格》所言“意境”,则指集中而又真切地表现某种意识或事理的诗歌艺术境界。这里最早将“意境”概念引入了诗歌理论领域,然而其涵义与后人视为诗歌艺术极致的“意境”※有着明显的不同。《诗格》对“诗有三境”的阐释,总结了唐代诗歌创作的艺术经验,体现了唐代受佛家思想影响而以“境”言诗的风气,丰富了正趋于成熟的诗歌“意境”学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