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形得似


唐代司空图※对诗歌创作重神轻形审美追求的表述。语出司空图《诗品·形容》。所谓“离形得似”,是要求诗歌作品在摹写景物,刻画意象时,不应拘泥于外在形貌,而应遗形取神,真正达到内在神情的相似。重神轻形的倾向,最初源于先秦道家。后经魏晋玄学的传扬,首先渗透到了绘画领域。东晋画家顾恺之已开始倡导“传神”之说。然而,诗歌领域的情况却有所不同。与创作实践的特殊发展相联系,自南朝至中唐,“形似”作为对诗歌写景状物的要求之一,曾一度受到重视。直到司空图提出“离形得似”的主张以后,在诗歌理论方面才出现了一个重要转变,贬低“形似”,讲究“神似”,逐渐成为普遍性的审美追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