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思暗合,是宋晁迥※在《法藏碎金录》※中提出的诗学观点。才思暗合的意思是,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在互相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写出了诗意相同,甚至内法、字面都十分相似的作品,晁氏称之为“才思暗合”。《法藏碎金录》说:“予似记忆李白有诗云:‘野禽啼杜宇,山蝶舞庄周。’后又见潘佑有感怀诗。句云:‘幽禽唤杜宇,宿蝶梦庄周。席地一樽洒,思与化之浮。但莫辜明月,何必秉烛游?’余谓才思暗合,古今无殊,不可怪也。”应该说,晁氏所举的例子并不妥当,李白作为盛唐大诗人,为人取法者一定很多,潘佑读李白诗后,不自觉地在写作中流露出来,晁氏无论如何也不能证明潘佑没有受李白影响。正如潘诗末句“何必秉烛游”,即由《古诗十九首》“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化出,不能证明与《古诗十九首》暗合一样。但是,晁氏的这一诗学命题还是正确和有意义的。才思暗合,确是古今诗学中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