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禅喻诗的一种说法,指学诗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揣摩、体会,最后达到心领神会、豁然贯通的境界。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悟有深浅,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妙悟”当“具正法眼,悟第一义”,是“透彻之悟”,领略并掌握了如汉魏盛唐诗的超妙之处,其作乃谓有“兴趣”※、乃为“本色”※、“当行”※。所谓有“兴趣”,即触物生情,情景交融、寓理于情,透彻玲珑之佳作所能引起的情趣;“本色”,就是能写出情和景的本来面目,不加雕饰而保其天趣;“当行”,就是用典用事都恰如其分、无斧凿之痕,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者。
“妙悟”说把诗歌创作的形象思维特点提升到理论,要求诗人从古代最优秀的诗作中探求成功的创作经验,吸取其精神实质,而不是只求“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为目的,这在“江西”诗派形式主义诗风泛滥的情况下,对提高诗歌创作水平有积极意义。但“妙悟”说把“熟参”※前人精华之作当作写出好诗的根本途径和方法,这易导致堵塞诗歌创作中生活实践这一最主要的源泉,反映出它的局限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