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神气,求声调,裒精华,是明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的学习诗歌创作的方法论。《四溟诗话》记载谢榛作客京师,与李于鳞、王世贞、徐中行等人论作诗之法说:“当选其诸集(唐十四家诗集)中之最佳者,录成一帙,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得此三要,则造乎浑论,不必塑谪仙而画少陵也。夫万物一我也,千古一心也。易驳而为之纯,去浊而归清,使李杜诸公复起,孰以予为可教也。”首先师法的对象是初、盛唐沈佺期、宋之问、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诸公之诗,其次,学习的方法是“熟读”、“歌咏”、“玩味”三要。三要说的是同一件事,不过角度略有不同,“歌咏”从声调上说,要求熟读时注意其声调;“玩味”从欣赏上说,要求熟读时与原诗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以产生审美效应,就更能发现其精华所在。其中“夺神气”是三要的中心。《四溟诗话》补充说:“诗无神气,犹绘日月而无光彩。学李、杜者,勿执于句字之间,当率意熟读,久而得之,此提魂摄魄法也。”可见,谢榛这里所谓的“神气”,指的是超越字句表面的内在的诗歌精神。这种蓬勃的元气和诗歌精神充盈于诗中,是诗歌内在的灵魂和生命。学诗当“夺神气”,但假如“神气”真可以“夺”到,李、杜诸公倘能复起,当可引为美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