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真与含糊,是明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的美学观点。逼真是说景色的清晰;含糊是说景物的朦胧,清晰美和朦胧美是两种既对立又统一,互相排斥又互相联系的美学类型。《四溟诗话》说:“夜投碧云寺,并憩石桥。注目延赏,时薄霭蒙蒙,然涧泉奔响,松月流辉,顿觉尘谋爽涤,而兴不可遏,漫成一律。及早起临眺,较之昨夕,仙凡不同,此亦逼真故尔。”又说:“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惟片石数而树已。远近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乎。”在这里,谢榛以朦胧美发现者的口吻,窥破了美的创造宜当朦胧的秘密。在逼真与含糊、清晰与朦胧之间,他提倡含糊,提倡表现朦胧美。主张作者当与被表现者之间保持某种距离,尽量不要太贴近,要注意“远”、“近”的关系。尽管谢榛排斥了“逼真”,在美学上也没有作更多的发挥和升华,但是,就其本质而言,他还是隐隐约约涉及了距离感产生美感这一重要的美学命题,与西方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