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有则与无声无臭,是明王世贞※在《艺苑卮言》※里提出的诗学观点。则,这里指法则,物,指事物,有物有则,指法则存在于事物之中,离开事物,即无所谓法则。这是学习诗法必须遵循的规律。但学习以后,又必须抽象出法则而离开原来的事物,做到无声无臭,不露痕迹。《艺苑卮言》说:“《诗》云:有物有则,又曰:无声无臭。昔人有步趋华相国者,以为形迹外学之,去之弥远。又人学书,日临兰亭一帖,有规之者云:此从门而入必不成书道。然则情景妙合,风格自上,不为古役,不堕蹊径者,最也。随质成分,随分成诣,门户即立,声实可观者,次也。或名为闰继,实则盗魁,外堪皮相,中乃肤立,以此言家,久必败矣。”这表明:有物有则与无声无臭是一对互相依存,不可缺一的规律。学诗当学古人,但又不可步趋,以形迹外学之,只能离法则更远。又学书不能无帖,但仅日日规模形体,不能抽象,亦必不成书道。故学古而不为古役,无声无臭而情景妙合,风格自上,遂成王世贞理想的诗学法则。既强调学习实践的过程,又强调升华的过程。这是王世贞诗学理论略高于同时代人的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