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体以代变 格以代降

体以代变 格以代降


体以代变,格以代降,是明胡应麟※在《诗薮》※中提出的诗学发展观点。这一诗学发展观表明:诗歌的体制和格调,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诗歌体制和诗歌格调。《诗薮·内编》卷一说:“四言变而《离骚》,《离骚》变而五言,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律诗变而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也。《三百篇》降而《骚》,《骚》降而汉,汉降而魏,魏降而六朝,六朝降而三唐,诗之格以代降也”。作为融合前后七子诗学的人,早在七子以前,李东阳就在《怀麓堂诗话》中提出了“时代格调之说,其“格”指诗歌的体制风格,“调”指诗歌的声调。胡应麟无疑是接受了李东阳“时代格调”之说,再把它进一步改造完善,使之涵盖的面更加广阔,理论上更加完美。应该说,胡应麟的“代变”、“代降”论与李东阳的思路一样,最后都归结到盛唐和李杜,以为盛唐体最善,李杜格最高,学盛唐、李杜犹如登泰山,即使到不了山顶,也比登龟、蒙、凫、绎诸小山强过百倍。且攀诸小山,即使登峰造极,也无可夸耀,与登泰山不可同日而语。故学诗入门须正,取法要高,最后不免露出与前后七子同样的复古印记,但是,这种“体以代变,格以代降”的诗学发展观对以后的理论家有很大的影响。直至近代的章太炎、王国维,也同样认识到这种变化,重复了“代变”、“代降”的观点,如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不过,他们深入地探讨了这种代变的原因,比胡应麟《诗薮》更进了一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