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源流 考正变


推寻诗歌源流,考察诗风正变,是明许学夷※《诗源辨体》※中提出的诗学主张。这一主张要求论诗者先要认识诗歌,而认识诗歌的前提是必须推导其源流,考察其正变。《诗源辨体》说:“诗自《三百篇》以迄于唐,其源流可寻而正变可考也。学者审其源流,识其正变,始可与言诗矣。古今说诗者无虑数百家,然实悟者少,疑似者多。”而前人这方面的工作又做得不尽如人意。因此,他“博访古今作者凡若干人,诗凡数千卷,搜阅探讨,后四十年,统而论之:以《三百篇》为源,汉、魏、六朝、唐人为流,至元和而其派各出,析而论之。古诗以汉、魏为正,太康、元嘉、永明为变,至梁、陈而古诗尽亡;律诗以初、盛唐为正,大历、元和、开成为变,至唐末而律诗尽敝。”此后,他又增补了二卷,专论宋诗、元诗和明诗之变,规模之宏大,所涉诗人数之众,所论作品之多,均突过前人,不仅构成《诗源辨体》的特色,且在中国诗话学和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都具有独特的地位。

以“推寻源流”、“考其正变”论诗,是诗学理论和方法论上的一大突破。以此论诗,不仅可以分清源流,考察诗歌史的发展,且在具体论述时,又是一种历史批评的方法,表明了文论家眼光的敏锐,思考的深湛和历史感的加强,这是应该大为肯定。在中国文论史和诗歌评论史上,寻源流,考正变的滥觞当发端于沈约的《宋书·谢灵运传论》。沈约在写历史,又在写文学,这就决定了他必须把文学放在历史的发展中去观照,于是就产生了文学史。《宋书·谢灵运传论》说:“自汉至魏,四百余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巧为形似之言,班固长于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标能擅美,独映当时,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源其飚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尽管沈约的推导和考察也许过于简单,但是,由他固定下来的文体(包括体制和风格)“变”的思想,特别他所追寻到《风》、《骚》——《诗经》和《楚辞》为飚流所始的源头,却奠定了所有寻源溯流者共同信奉的圭臬。不满沈约声律论的钟嵘,似乎发觉了这种推寻源流的文学批评价值,于是在《诗品》中把它扩展成贯穿整个《诗品》的重要的批评方法论。《诗品》评汉魏迄齐梁一百二十三位诗人,所有上品诗人和大多数中品诗人第一句就是“其源出于某某”或“祖袭某某”,为溯该诗人之源流,弄得名声压倒了沈约,以致不少人以为这种方法是钟嵘发明的。连章学诚《文史通义》也极赏钟嵘这种“深从六艺溯流别”的方法。纪的的《四库提要》说亦类同。其实,钟嵘把所有诗人的源流都归于《国风》、《小雅》、《楚辞》三系,而《国风》、《小雅》同属《诗经》,亦即《诗经》、《楚辞》二系,也还是沈约“同祖《风骚》”之意。比钟嵘略早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把《宗经》、《辨骚》作为“文之枢纽”,称“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又《序志》篇自谓其论文体用“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足篇,敷理以举统”的方法;比钟嵘略晚的萧子显,其《南齐书·文学传论》也说:“(文学)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他把当时的诗歌,也分为三体,分别出于谢灵运、傅咸、应璩和鲍照之遗烈,都是对推寻源流和考其正变的发展。

越过唐、宋、元至明,为探索诗歌的发展之路,推寻源流和考察正变的方法再度兴盛。高棅的《唐诗品汇》,即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羽翼”、“接武”、“正变”、“余响”之目,但这种分类似乎过于繁琐,名实也难惬当,难以使人满意,故许学夷称之为“序正变而屡淆”,这使他下决定,以推寻源流,考其正变为自己诗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并把书名定为《诗源辨体》。许氏接受了胡应麟“体以代变、格以代降”的诗歌发展观,参酌了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时代格调”说,推衍扩展,论述从《诗经》至当代的诗歌流变。他把变分为“正变”与“大变”两种,“正变”指不离正宗的局部变化;“大变”指完全自出一格,脱离正宗的新变:“律诗由盛唐变至钱、刘,由钱、刘变至柳宗元、许浑、韦庄、郑谷、李山甫、罗隐,皆自一源流出,体虽渐降,而调实相承,故为正变。古诗若元和诸子则寓怪于奇,其派各出,而不与李、杜、高、岑诸子同源,故为大变”。以大变的眼光看宋诗,许学夷认为:“宋人五七言古出于乐天者为多,其构设奇巧,快心露骨,实为大变,而高才之士每多好之者,盖以其纵恣变幻。机趣灵活,得以肆意自骋耳。”又说:“宋主变,不主正,古诗歌行滑稽议论是其所长,其变无穷,凌跨一代,正在于此。或欲以论唐诗者论宋,正犹求中庸之言于释、老,未可与语释,老也”。尽管许学夷还不能完全摆脱前后七子的复古观点和胡应麟的影响,其所述诗歌源流变化也是齐梁以来的老题目,但是,推衍扩展,变本加厉,且具有沈约、钟嵘、刘勰等人不可能具有的历史空间,尤以上述随时代,诗体变化,评论鉴赏标准亦当随之变化的论述,遂使《诗源辨体》在明人众多的诗评里独自迥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