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贺贻孙※称诗歌所达到的最高美学境界语。其《诗筏》※云:“诗家化境,如风雨驰骤,神出鬼没,满眼空幻,满耳飘忽,突然而来,倏然而去,不得以字句诠,不可以迹相求。”所谓“化境”源于庄子的“物化”思想。《诗筏》称:“庄子云:‘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所谓无厚者,金之至精,炼之至熟,刃之至神,而厚之至变、至化者也”。“无厚”即是至精、至熟的“化境”。诗之化境是指诗人以举重若轻、不见笔墨痕迹的深厚功力,创作出思想与艺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详言之,“化境”表现为:艺术形象丰富多变,意蕴丰厚含蓄;结构跳脱开宕,又潜气内转,不见痕迹;诗的整体意境具有惝恍迷离之美,在有限的字句中含无限的内涵,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美感。“化境”是诗歌作品所达到的最高美学境界。贺氏的阐释有自己的见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