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势者,意中之神理也

势者,意中之神理也


清代王夫之※论诗之意与势关系语。《姜斋诗话》※云:“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谢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意已尽则止,殆无剩语:夭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以意为主”是符合“诗言志”※、诗抒发思想感情的本质特征的。王氏又认为诗欲达意离不开“势”,故云“势次之”。何谓“势”?曰:“意中之神理也”。此以“神理”释“势”,而“神理”是指诗人在创作过程中所遵循的艺术思维规律,即诗人选择物象,表现情感等构思与表现的规律。王夫之云:“以神理相取,在远近之间。”(《姜斋诗话》)正是指诗人进行艺术创作时遵循艺术思维规律选择物象,与主观情思相契合,达到“近而不浮,远而不尽”(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审美界境。而“势者,意中之神理也”,是指“神理”在诗意中的表现形态,化为一种感情逻辑,一种意象结构,所谓“势之顺者,则理之当然而已”(王夫之《读四书大全》卷九)。“取势”就是诗人于灵感降临之际,触景生情时,“语与兴趋,势逐情起”(皎然※《诗式》※),自然地采取一种表现感情的方式,建立一种意象结构,而目的是以“宛转屈伸”之“势”以“尽其意”,充分地表现诗意。“意已尽”则“势”亦“止”,二者辩证地统一。作为“势”本身来说,是动态多变的,而不是机械呆板的。诗的意象结构是虚实结合的,留出供读者品味“意”的想象空间,因此王夫之又引论画语“咫尺有万里之势”,以说明佳作“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姜斋诗话》)。这样的诗则曲折变化,具有生命力,如同“矢矫连蜷,烟云缭绕”之“真龙”。此命题发展了“势”这古典美学范畴的涵义,值得重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