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夫之※论诗人创作艺术直觉的命题。语本《姜斋诗话》※:“‘僧敲月下门’,只是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纵令形容酷似,何尝毫发关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会心,则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灵妙,何劳拟议哉?‘长河落日圆’,初无定景;‘隔水问樵夫’,初非想得:则禅家所谓现量也”。(下引同此书者,不赘注)“即景”即诗人面对眼前的客观事物进行审美观照,“会心”指诗人在进行审美观照时就已把握住了事物的内在意蕴,其间的时间十分短暂,无须“妄想揣摩”地作逻辑推理,乃是一种艺术直觉,一种形象思维。“即景会心”是“心中目中与相融浃”,但“即景”在先,“会心”在后,系触物而起情的“兴”,故属于唯物的美学观,与王夫之所云“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相关。王夫之以“即景会心”为评判诗人创作优劣的标准,故对贾岛创作《题李凝幽居》诗因写“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而举棋不定予以批评,认为是脱离客观之“妄想揣摩,如说他人梦”。反之,王夫之对王维《使至塞上》“长河落日圆”与《终南山》“隔水问樵夫”倍加赞赏,因为这是“会景而生心,体物而得神”之句,不是预先构想可得的,如钟嵘※《诗品》※序所云“非补假,皆由直寻”,是“即目”、“所见”而产生的。王夫之又进而以禅论诗,把“即景会心”比作禅学的“现量”。何谓“现量”?王夫之释曰:“现量,现者有现在义,有现成义,有显现真实义。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显现真实乃彼之体性如此,显现无疑,不参虚妄。”(《相宗络索·三量》)“现在不缘过去作影”、“显现真实”,喻“即景”,直观眼前景物;“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比较”,喻“会心”,是一种无须逻辑推理,对事物底蕴的刹那间把握,与佛学的“妙悟”、“顿悟”相通。王夫之推重诗人创作“即景会心”,因为这可以取得“自然灵妙”的艺术魅力,亦能避免“但于句求巧,则性情先为外荡,生意索然”之弊。因此是有价值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