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待宾


清代王夫之※论诗歌创作应表现情意语。《姜斋诗话》※云:“诗文俱有主宾。无主之宾,谓之乌合。……立一主以待宾,宾无非主之宾,乃俱有情而相浃洽”。又云:“无论诗歌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成句之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馈中求活计也。”由此可知“主”即“意”,是诗人“己情之所自发”。“宾”主要是指“烟云泉石”一类景物。“立一主以待宾”,意谓诗人创作应根据抒发“己情”的需要,选取与意相融洽的景物,以达到“自发”其意的目的。如果诗中景物与表现意无涉,则是“无主之宾”、“乌合”之众,毫无价值。基于此,王夫之批评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此景与诗意无关。而对杜甫《喜达行在所》“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则称为“得主矣”,即表达了诗人“喜达行在之情”,属有主之宾。但“尚有痕迹”,未达“情景妙合无垠”※的境界。而对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花迎剑佩星初落”,则誉为不仅有主有宾,而且二者“熔合一片”,情景难分,则是以主待宾的高境界了。(评价是否得当可另论)另外,“宾”指诗的语言形式因素,宋人作诗喜欢把“齐、梁绮语”“抟合成句之出处”,“而不恤己情之所自发”,则其脱离诗内容需要的“抟合成句”亦属“无主之宾”。以主待宾说阐述了正确处理诗的情与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问题,颇有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