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毛先舒※评述八类诗人特征的命题。其《诗辨坻》※云:“诗有八征,可与论人。一曰神,二曰君子,三曰作者,四曰才子,五曰小人,六曰鄙夫,七曰瘵,八曰鼠。”“八征”,此指八种特征,表示八种类型的诗人。第一为“神”。其特征是创作高度自由又合乎法度,“不设矩矱,卒归于度,任举一物,旁通万象”,构思自然,得心应手,作品则意蕴丰富,“以为物也,是名理也;以为理也,是象趣也”,达到虚实相生,有限与无限统一的化境。第二为“君子”。其特征是创作遵循“大雅”的正轨,抒写情志合乎礼义原则。第三为“作者”。其特征是通晓诗歌“正废”规律,内心充实,“用古人之法犹我法”,故“吾中情毕得达焉”。第四为“才子”。其特征是“有情有才”,而能受到“法”的规范,虽然“时有过差,时或不及”,但能写“雅辞”而不为“昌言”。第五为“小人”。其特征是“法不胜才,才不胜情”,才情放纵,没有规范,常不合乎礼义。其诗则轻佻,放诞。第六为“鄙夫”。本无诗才,而欲自见,所以“匿质而昭文,中乏情而索辞”,以形式、辞藻掩饰内质之空虚,“使人厌之”。第七为“瘵”。“瘵者,病也”。此类人“望之肤立,按之无脉,如呻吟之音,虽长逾促,谓之细甚”,缺乏风骨,萎弱无力,毫无生气。最末为诗“鼠”。“鼠也者,小而善窃,狡而不能为物害,故以取喻为诗者”,这类人未知而欲言,袭彼而市此,恬不知耻,操笔却回惑惊恐,“犹厕鼠之见人犬”,更郐下无讥。毛氏于八类中最推祟一二类,三四类予肯定,五六七八类则予否定。毛氏称:“审声诗之士,以是八征,参验无失,则可以观人矣。”最后又强调诗人“务治其心而底于纯,可以无跌,匪曰文章,至道寓焉”。诗人先要加强道德修养,得“至道”才可为诗。应该指出,毛氏之“八征”以儒家正统观念作评价标准,并非无可非议,但有其参考价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