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襟以为基


清代叶燮※论述诗人主观修养的命题。《原诗》认为,杜甫之所以会“随所遇之人、之境、之事、之物,无处不发其思君王、忧祸乱、悲时日、念友朋、吊古人、怀远道,凡欢愉、幽愁、离合、今昔之感一一触类而起;因遇得题,因题达情,因情敷句,皆因甫有其胸襟以为基”。因此,“诗之基,其人之胸襟是也”。这里的胸襟,是指诗人从忠君忧国基点出发的思想情操及学问根柢。它是作诗的基础,“有胸襟,然后能载其性情智慧,聪明才辨以出,随遇发生,随生即盛”。如果没有这样的根基,作出来的诗只能“如剪采之花,根蒂既无,生意自绝。”有了这样的根基,才能对生活中一切事物产生真挚的感情,生发出高尚的情志,也才能写出有真实感情和忧国忧民的诗篇。当然,诗话中所提倡的乃是传统的诗说观点。但撇开其封建的内容,这样的命题还是正确的。鲁迅的名言“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也有这个意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