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庞垲、关于诗歌题目、内容、表达之间关系的命题。见于其《诗义固说》※。题目是意的概括或启示,今人将题比作“眼睛”、“窗户”,可见题与意之间的关系。对于这一道理,庞氏从两方面进行了论述。就作者而言,有了题,就如同“射有的则决拾有准,军有旗则步伐不乱,赋诗命题,即射之的、军之旗也”。如果不注意题、意关系,则会“诗不依题,前言不顾后语,南辕转赴北辙”。即使注意了题,但如果“莫能诠题”,也会产生“滥填景物,生插故事,章法次第,漫不讲焉”的情况,写的时候抓不住中心,东鳞西爪,全无章法。就读者而言,如果有了诗题即使是“后人读之,虽世代悬隔,皆可知其所感,诗依题行故也”。正因题目有这样重要的意义,故人们十分重视文中题目,但在诗词中却不是如此。由于《诗经》中无题,后来也有不少“无题”的“诗谜”,有的论者甚至认为:“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王国维《人间词话》)这实在是偏颇之论。庞垲认识到题之重要,认为有了题能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作者之意,这是正确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