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淡中求真味


清代张实居论诗歌艺术表现手法的命题,见于王士禛※等撰《师友诗传录》※。郎廷槐问:“昔人云:辨乎味,始可以言诗。敢问诗之味,从何以辨?”张实居答:“唐司空图教人学诗,须识味外味。坡公常举以为名言。若学陶、王、韦、柳等诗,则当于平淡中求真味。”唐代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将“辨味”作为学诗之首务,追求诗歌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即不尽的美感。宋代苏轼非常推崇司空图论诗之美“味在酸咸之外”的理论,在《书黄子思诗集后》中曾说:“盖自列其诗之有得文字之表者二十四韵,恨当时不知其妙,予三复其言而悲之。”此外,司空图《诗品》有“冲淡”一品,与平淡略同,其言有“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平淡是历代文人追求的艺术品位之一,苏轼曾说:“太凡为文,当使气象峥嵘,五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竹坡诗话》※)张实居的同时代人王士禛亦说:“为诗先从风致入手,久之要造于平淡。”(《然灯记闻)※)张实居将韵味与平淡联系起来,作为学习陶渊明、王维、韦应物、柳宗元诗创作的要求,可称知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