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王士禛论※诗歌艺术表现自然的用语,见于其《渔洋诗话》※卷中:“律句有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如高季迪‘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曹能始‘春光白下无多日,夜月黄河第几湾’,李太虚‘节过白露犹余热,秋到黄州始解凉’,程孟阳‘瓜步江空微有树,秣陵天远不宜秋’是也。余昔登燕子矶有句云:‘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或庶几尔?”“凑泊”一词先见于《景德传灯录》,是凝合、聚结之义。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王士禛论诗宗严羽之说,祟尚不事雕琢而又有天然神韵的诗句。文中所举高启等人律句,对句或节气对地名,如“白下”对“清明”;或地名对地名,如“白下”对“黄河”。这些对语用在句中与上下浑然一体,一气贯通而又自然巧妙,似非苦思所能得者,因而作者认为上述例句是神来之笔:“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这反映了作者所倡神韵说※内容的一个方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