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查为仁※在《莲坡诗话》※中称引其伯查慎行论诗创作手法的命题:“家伯初白老人(按:查慎行号初白)尝教余诗律。谓: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雅,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须辨毫发于疑似之间。”这里,首先强调了“意”是诗之主,辞采辅之。其次,诗欲求其雄,必先积养其气。再次,查氏提出,若要求诗歌灵动飘逸,应先求意境的空灵。”“诗之灵,在空不在巧”的说法承袭了从宋人严羽※直至清人王士禛※的论诗观点,而又赋予了新意。王士禛所谓的“神韵”的属性主要在于“清”与“远”,所以他特别推崇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查氏固然也极喜隽永超诣的山水诗(从《莲坡诗话》中所称引的诗句中可以看出),然而,他在重“空”即意境清悠冲澹的同时,也反对“巧”即饾饤文字、精雕细琢而露斧凿痕。查氏所说的“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是对此论的补充。欲作清远散澹的诗歌,必先追求沉冥冲澹的美学意境,“在脱不在易”实际上是一个怎样营造这一意境的手法问题。因此查氏评诗时常说:“别出机杼,令人可想”、“诗以澹而弥永”。他另外又说:“诗不必太贴切也。”“当在切与不切之间”正是对“在空不在巧”的注脚。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