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薛雪辨析诗格之语。其《一瓢诗话》※云:“格有品格之格、体格之格。体格,一定之章程;品格,自然之高迈。品高虽被绿蓑青笠,如立万仞之峰,俯视一切;品低即拖绅笏,趋走红尘,适足以夸耀乡闾而已。所以品格之格与体格之格,不可同日而语。”这里将“格”加以辨析,一是“体格”,一是“品格”,二者不是一码事。“体格,一定之章程”,显然是指诗的格调之类,属于诗的形式规范。不同的诗体有不同的“体格”,这是写诗的形式要求。但“体格”并不能决定诗之价值。“品格,自然之高迈”,则是诗的风格,偏于指诗的思想内涵所体现出的气韵风度、精神风貌。“品格”又有高低之分。它是诗人内在气质的自然外现。其“高”如“立万仞之峰”,其“迈”可“俯视一切”,“气韵清高深渺”,可令人“心堕魂折”。“品低”之作如人“拖绅
笏”,尽管装束严整华美,但仅在“体格”上下功夫,所以“趋走红尘”,“品格”粗俗,只能在低劣之作间“夸耀”而已。诗的“品格”与诗人的“胸襟”、“人品”相关。“具得胸襟,人品必高,人品既高,其一謦一欬,一挥一洒,必有过人之处,享不磨之名”,即其作品自然“品高”。人品低,诗格亦低,故云:“心不正,则言不正;志不正,则声不正;心志不正,则诗亦不正,名之曰‘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