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吴雷发※关于艺术表现之辩证观点。其《说诗菅蒯》※云:“诗贵入,尤贵自然”。又云:“讲自然而不求
入,恐流于空腔熟调,且便于枵腹者流;宜先从事于
入,然后求其自然,则得之矣”。“
入”指人功的锻炼,“自然”指近乎天巧的艺术表现。二者相比,当以“自然”为高。但二者并非对立,实乃辩证地统一,所谓“人功不竭,天巧不传”(袁枚《续诗品》※)。吴氏认为,没有经过人功锻炼的诗作容易“空腔熟调”、粗糙草率,是那些浅薄者所为,与高超的“自然”的艺术境界相去甚远。貌似“天巧”的自然之境,实是经过“
入”的人功途径才能达到的,所谓百炼刚化为绕指柔,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因此吴氏主张学诗须先要有“
入”之功,进而才可追求“自然”之境。故又云:“学者未造警炼,不可先学平淡,且亦断学不来”,“警炼”亦即“
入”,“平淡”近于“自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