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袁枚※标举创作个性之说。《续诗品※·著我》云:“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字字古有,言言古无。吐故吸新,其庶几乎!孟学孔子,孔学周公,三人文章,颇不相同。”“著我”即“着我”。“著我”的思想属于袁枚“性灵说”※的内涵之一,乃是为针砭沈德潜※的拟古格调说※而发的。它吸取了明代公安派主将袁宏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叙小修诗》)的观点。“著我”的含义之一是强调诗应表现诗人独特的个性,属于清代康、乾时期进步的美学思潮。袁枚的“著我”说顺应了这一美学思潮,所谓“作诗不可以无我”,“有人无我,是傀儡也”(《随园诗话》卷七)。诗人既有个性,就应该自由发挥,而不必囿于古人而削足适履,否则创作亦就无意义。所谓“诗者,个人之性情耳,与唐宋无与也。”(《答施兰垞》)。“著我”的含义之二是强调艺术表现的个性化,有独创性。这是由诗人个性独具所决定的,因为“独创性是从对象的特征来的,而对象的特征又是由创造者的主体性来的”(黑格尔《美学》第一卷)。独创性表现为诗人具有独自的思想、感情、生活与艺术方面的积累,有自己的审美感受,并采取独出心裁的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来反映其所抒写的“对象的特征”,从而形成独具一格的作品。为此,袁枚论诗倡导“诗宜自出机杼,不可寄人篱下”(《答王梦楼侍读》)。这样才能创作出“言言古无”,独具面目之作。另外,“著我”与“学古人”并非对立,关键在于“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随园诗话》卷二),这是“著我”的性灵派与拟古的格调派的分水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